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社群营销 > 正文
莫言眼里的贾平凹
莫言眼里的贾平凹
提示:

莫言眼里的贾平凹

文|芳小菊

1986年的夏天,贾平凹突然接到一封叫莫言的人从新疆拍来的电报。

电报里,莫言让贾平凹去火车站接他一下。

当时莫言跟贾平凹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交往,莫言一行被困兰州,要在西安落一下脚,可是,他找不到一个熟人。

后来,莫言说试一下,给贾平凹拍封电报,写陕西省作家协会贾平凹收。

火车到达西安时,晚点4个多小时,莫言一行到广场一看,已经没有人了。

他们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大声喊贾平凹,喊了好一会,也没见个人影。

同行的人劝莫言:

莫言想想,觉得大家说得也对,凭什么呢?人家又不认识你。

许多年后,莫言看了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那天贾平凹真去接了他。

贾平凹骑着自行车,举着一个皮包,皮包上写着两个字——莫言,他在车站到处问,却没人回答他。

后来,这件事成了一段佳话。

莫言知道后常想:

莫言觉得自己欠了贾平凹一顿饭。

贾平凹和莫言是不是同一个人
提示:

贾平凹和莫言是不是同一个人

不是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3]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4]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5]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6]

贾平凹有争议的作品
提示:

贾平凹有争议的作品

贾平凹有争议的作品是:《废都》。 《废都》让贾平凹撕掉了身上的标签,声名鹊起,然而小说里充斥着大量露骨的情欲描写,内容堪比“金瓶梅”,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贾平凹也因此从大众眼中“最干净的作家”,沦落为毁誉参半的“流氓作家”。《废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废都》被禁 《废都》在问世后不到半年就被禁止出版,继而失去了影视改编的机会。《废都》带来的巨大争议,以及被禁,成了一片巨大的阴霾,让贾平凹的人生跌入低谷。 就这样一部开创性的小说在大众视野中销声匿迹,却以盗版或地下的方式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直到16年之后的2009年,《废都》才得以再次公开出版,重见天日,贾平凹也获得了本该属于他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你们怎么评价贾平凹的作品?
提示:

你们怎么评价贾平凹的作品?

作家贾平凹,无心作书家,也并不以书家名,但是却开出了“四尺10万,牌匾一字4万”的价格,已经超越在世中书协主席的“润酬”。是“一字千金”,也是典型的“字以人贵”,所以也始终饱受非议。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过去,我对此行径也是嗤之以鼻。启功的字都得几番折扣呢,这种搞法,“文人无行”的贪鄙嘛!后来,有次看《锵锵三人行》,听到嘉宾许子东偶然谈及此事,才稍有释然,也算有了点“同情之理解”。 许子东主业是搞文学评论的,有年西安开会,受贾平凹邀请做客他家。据许子东说,他一进门,就惊呆了,发现贾平凹的家哪里是“居家”,简直是博物馆。屋内满坑满谷都是瓷器、陶罐、古木家具、木雕、石雕,数不尽的化石、佛像、陶罐、狮子、字画、貂皮、牛头散落房内,令人无处下脚。贾平凹看出了来客疑惑,意味深长开腔,“许老师,这些玩意都是我辛苦搜集来的,没有我它们也许早被毁掉了,我必须保存它们,日后完璧归赵给国家。您知道我为啥卖字吗,因为不卖高价字,我没钱买这些”。许子东节目中感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贾平凹卖字的用心。 贾平凹自己在文章中,也曾经这么说,“我平日吝啬,吝啬花钱吃饭和穿衣,写字能算书法了,也不肯轻易为人留字,可谁若送我奇石,我会当场挥书答谢的。以后明知有人投我所好,以石索我字画,我也甘心落其圈套”。他还在文章中几次自白,说自己就是毛笔乱写写,可“人怕出名猪怕壮”,整天都有一堆人找他题字,实在招架不住人流,索性离谱地抬高价,“有人愿意送门挨宰穷书生也乐见”云云。 我以意逆志,猜想这也许就是贾平凹卖字、卖高价字最主要的原因。但凡涉及收藏行当的朋友都会知道,“以物易物”反倒是收藏家最常见的得物方式;而“入不敷出”又是所有收藏家最真实的囧境。 所以历史上,以钱谦益、罗振玉的地位,还得汲汲于贩卖一些拓本以维持生活;现实中像马未都,都是国际富豪榜单中人,但是要安顿他的那些宝贝,照样捉襟见肘,不然您以为人家花甲之年,不好好在家安享天年,到处电视台“走穴捞钱”是闲的没事干?所以,“知人论世”往往戛戛其难。我们看一个人的行为,评价其表面得失易,但是要了解事情的内情、要理解一个人的苦衷,因为信息的缺乏,因为耐心的不足,往往是不容易的。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