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微商 > 正文
世界十大先进坦克排名
世界十大先进坦克排名
提示:

世界十大先进坦克排名

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纯手打,不抄袭╮(╯▽╰)╭(备注:此问题回答时间在2012-2013年左右)
1、美国
最先进的M1A2SEP,M1A2是少数几种经历过现代战争考验的主战坦克。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场都有它活动的身影。在各场战斗中,M1A2均完爆苏系T系列坦克(当然没有俄国最新式的坦克,M1A2对手都是上世纪80年代前装备部队的)。火力、防护、机动性、火控、数字化,信息化均为世界第一流水准。
2、德国
豹2A7+,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现在造出来的坦克依然是世界一流的。豹2系列畅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国。并且莱茵金属给其造的L/55 120mm滑膛炮拥有世界第一的火炮初速(2000m/s),除去弹种的影响,火力当属世界第一。防护方面据说是其软肋,基甲为英国乔巴姆2型复合装甲,这种复合装甲的防护性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但是英国佬貌似没有给德国人最好的乔巴姆,是阉割版的...所以,你懂得...机动性、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发动机一直是德国人的强项,看看德国汽车你就应该知道。豹2装备MB873Ka-501型柴油机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好的柴油机之一。火控及数字化方面表现均不错。豹2A6曾多年占据主战坦克排行榜第一的位置。而且最新的豹2A7+的巷战模块绝对是一亮点,个人感觉,它跟M1A2 TUSK算是下一代坦克发展方向的先行者。
PS:有不少国人说它是被神化了的坦克,我对此不以为意。我认为购买豹2的瑞典,瑞士,丹麦,新加坡,荷兰等国的国防部陆军项目采购负责人应该不会是SB,军购项目可不像国内某些项目一样是儿戏。
3、英国
挑战者2,英国人是唯一坚持使用线膛炮的国家,比较另类。挑战者2也参加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并且保持着5000+m击毁对方坦克的记录。火力上就算没有美国和德国人强,也绝对弱不了多少。防护上,乔巴姆2型复合装甲可以说是除了贫铀装甲外,防护性最强的复合装甲。机动性上是软肋,不过听说近几年英国人换装了德国的一种1500马力发动机,性能有所好转。火控方面,对于一个传统西方军事强国来说,电子技术向来就比俄国人要好....
4、法国
勒克莱尔,法国人跟英国人一样另类,法国人至今主战坦克也不使用穿甲弹,还是主要为破甲弹。勒克莱尔算是主战坦克中的新生儿,1992年才装备部队,跟其他西方国家比,晚了10年有余,不过总体性能上没有质的飞跃。火力还行,但是使用破甲弹可以说是软肋,爆炸反应装甲的问世,让坦克正面对破甲弹的防护可以提升到等效1m+的均质装甲。防护上据说是软肋,具体复合装甲型号我也不是很清楚。机动性跟美德差不多。电子信息化设备在90年代是亮点,不过对于现在改进了好几款的美德坦克来说,优势已荡然无存。
5、以色列
梅卡瓦4型。以色列算是战后经历过坦克战最多的国家,多次中东战争让其在坦克战中最有发言权。而且梅卡瓦系列是少数听取了坦克兵建议而设计的坦克。火力方面表现尚可。据传其拥有世界上对乘员保护性最好的装甲和车体结构设计,当然,有很多国人认为梅卡瓦系列是被神化的坦克,实际效果没有那么好。但我个人觉得,一个打过那么多次坦克战的国家设计出来的坦克在很多方面都会比那些“纸上谈兵”的国家好得多。而且犹太这个容易出逆天存在的种族,做出来的东西不应该太差。机动性上是它的软肋,不过由于梅卡瓦系列的设计宗旨和战争的局限性,它的机动性足以满足以军的要求了。
6、中国
99式,99式在99年大阅兵的出现算是给国人一剂强心剂,终于尼玛告别了“59式”时代...99式作为一款战后第三代坦克(包括99G)总体上来说是可以接近甚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个人感觉至少比俄罗斯T-90强)。火力上面,125mm滑膛炮的原型来自俄罗斯2A46M,不过使用了部分德国人的工艺,膛压上比俄罗斯原装货强不少。防护上,早期的99式防护差强人意,只能达到略高于T-72的水平,不过最新的99G披了很厚的马甲(附加装甲),防护上边应该有不小提高。机动性上面跟T-90类似,主要数据均能达到北约指标,但是细节方面还有有些差距,比如达到32km/h的紧急规避速度需要超过12S(西方主流坦克都在6S左右),中心回转无法做到(不过MBT2000能完成这个动作),高速倒车依然没有(对越反击战的时候59就吃了没有高速倒车的亏,让越南猴子打伏击跑都跑不出来。海湾战争时也曾有M1也用其优秀的高速倒车能力,以寡敌众,放风筝做掉了数辆追击的T72)。99G的机动性在细节方面貌似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具体数据不得而知。火控方面,跟美德等国的火控系统还是有一段距离,还需要努力。而且貌似99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还有就是,99式的人机工效貌似依然让坦克兵蛋疼...
7、日本
TK-X式。日本最新装备的TK-X可以说是当年90式的增强版,90式在90年代的主战坦克排名中可位列第一位。火力上,标准的北约L/44 120mm滑膛炮,通用北约各弹种,并且预留了换装L/55 120的空间。防护性上,防护性可能是其软肋,但是模块化的装甲是亮点,必要是还可以加装附加装甲,所以防护上应该不突出,但是也绝不会落后。至于机动性,我最看好的就是TK-X的机动,这辆车本身就达到了北约主流坦克的机动数据,而且车体轻,在战役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上都具有不小的优势。火控及信息化,这个应该是日本强项,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估计这方面X式应该比99好不少,毕竟电子技术水平摆着呢。而且日本的信息作战平台跟老美通用,这意味着日美联合作战的时候,双方可以共享信息...这个太屌了...
8、韩国
K-2主战坦克。用韩国人自己的话说是亚洲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但是韩国人说话水分向来比较高...我总觉得不靠谱...但是个人估计K-2的作战水平至少达到了美军M1A1的程度。而且信息化程度较高,与美军作战数据链可以共享。
9、俄罗斯
T-90,T-90依然保留着前苏联的传统,总比北约国家大5mm的滑膛炮,简单粗暴的设计,爆炸反应装甲,渣到爆的人机效能....总体上来说T-90是一款非常符合俄罗斯人冷战时期作战思想的作品。火力上,125mm尽管粗,但是炮口初速炮膛膛压跟北约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至于特色的炮射导弹,经美德验证,就是个渣...防护方面据说不错,俄罗斯的爆炸反应装甲在世界上确实是一流的,不过貌似弹药殉爆的问题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改善。机动性方面,主要数据达到要求,但是细节上,比如中心回转,紧急规避速度,高速倒车依然达不到北约的标准。(在俄国人看来,能上战场就行了,老子依然用数量淹没你们),火控上面,俄罗斯的软肋,跟北约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至于信息化。。。俄罗斯有多少信息化技术可言?....
纯手打╮(╯▽╰)╭采纳与否自行判断了╮(╯▽╰)╭

世界最强坦克排名
提示:

世界最强坦克排名

世界最强坦克排名如下: 1、M1A2主战坦克 该型坦克是M1A1主战坦克的第二阶段改进产品,其主要数据为,车长9.77米,车高2.44米,全重66吨,最高时速66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465公里,在火力配置上,M1A2主武器装备一门120毫米44倍径M256滑膛炮。 2、豹2主战坦克 作为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豹2坦克一面世就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其整体数据来看,豹2车长9.6米,车高2.58米,全重55吨,最高时速72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 3、T14主战坦克 这款坦克在21世纪初期研制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原型车于2013年下线,整车数据为车长10.07米,车高3.3米,全重55吨,最高时速80到9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00多公里。 4、梅卡瓦MK4主战坦克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自行研制生产的一种主战坦克,而现今的最新型号就是梅卡瓦MK4,车长9.04米,车高2.66米,全重65吨,最高时速64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 5、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此款坦克为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贵的坦克,整体车长9.87米,车高2.46米,全重53吨,最大时速71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

F1比赛有些什么规则?
提示:

F1比赛有些什么规则?

分类: 体育/运动 >> 赛车/F1
问题描述:

有些什么看点?

要获得好成绩需要哪些方面的工作?

解析:

F1 的 比 赛 规 则

1.总章



F1大奖赛是由FIA(国际汽联)领导的国际性的比赛。由FIA、各车队和各站大奖赛组成。宗旨皆在提高赛车水平和汽车技术的发展。

2.车队及车手

参加比赛的车队和车手必须持有FIA认可的执照。每个车队要有两辆车参加比赛,并指定赛车手代表车队驾车出赛。当赛车手出意外时,可以另外指定车手参赛。但任何车手和车队不可以随意缺赛。

3.排位赛

排位赛是决定正式大奖赛的出发时的排位顺序。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个小时中,每个车队的车手要在赛道上竞速,以单圈的最快成绩来排顺序,决定次日的出发排位顺序。这是十分科学的。排位赛持续一小时,每辆车最多允许跑12圈,赛车手在期间尽量跑出单圈最好成绩。

4.起跑

当比赛时间到时,首先开始暖胎圈,是为了确保车手的安全。如果此时车手的赛车熄火,则将在出发时排在最后;如果车手的赛车还在Pit中,那车手将在Pit的入口处出发。这些车手原来的车位空缺。暖胎后,各车回到发车位,5盏发令灯一盏一盏的亮,全亮后当5盏一起熄灭时,方可起跑。如此时赛车还是熄火不能发动,将退出比赛。

5.比赛中

比赛中车手的赛车如果发生意外,轻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赛,严重的退出。如赛车熄火,车手能在10秒内重新发动,还可以继续比赛。当赛会认为事故或环境引起危险时,会舞动黄旗,此时一般不许超车。如果赛会认为事故或环境使不能正常比赛时,会出动Safty Car(SC),由SC来领跑,知道赛会认为可以恢复比赛(允许由SC领跑到比赛结束)。 若赛会认为比赛实在是无法进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赛,延迟再赛。当领先的赛车返超慢车时,赛会会舞动蓝旗,示意 慢车赶快让路。

6.在Pit中

赛车在比赛中途可以进Pit换胎,加油或维修。进Pit的时间算入比赛时间。当进Pit后,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车速必须低于50km/h,否则将被处罚。每辆车都将进入自己的车队的Pit中,在Pit内不得超速, 车手不得出赛车。

7.终点

车手的最后成绩以赛车最先触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时间。此时赛会舞动方格旗,过终点后可以绕场庆贺一圈。

8.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可以对自己车队的车手发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扰其他车队的车手比赛。

9.处罚

在Pit中超速,将被罚进Pit停10秒;如果阻挡反超的领先车,将被罚进Pit停10秒。

10.比赛结果

根据比赛的名次,得取积分,具体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6分

第三名---------------------04分

第四名---------------------03分

第五名---------------------02分

第六名---------------------01分

取得以上名次的车手可以在个人积分上加上相应的分数,他所代表的车队也将获得相应的积分。

11.颁奖

奏冠军的国歌和车队的国歌,然后由承办赛事者颁奖,然后就是开香槟庆祝。

F1赛车新规则是什么?
提示:

F1赛车新规则是什么?

组织措施 1.恢复季中测试 车队被允许进行4轮季中测试。 2.最多使用5个动力单元 每位车手整个赛季只能使用5个动力单元(旧规则为8个),使用任何额外的完整动力单元将导致车手必须从维修区开始比赛;任何更换超出允许的5个动力单元之外的单一部件,例如涡轮增压器、电机发电组或能量储存器,将被罚10个发车位。车手必须连续6场比赛使用同一个变速箱,多于现在的5场比赛。 3.车手扣分制度正式实施 每位车手现在就如同我们普通驾驶员一样,在每个人的F1驾照上有都12个积分,如果车手累积扣分超过12分,将被禁赛一场。扣分将记在车手驾照上,为期12个月。车手由于违反规则所扣除的分数从1分到3分,具体将根据违规情节的严重性而定,与此同时,新规则严格要求车手在离开赛道获得优势之后立即将位置交还给对手,从而避免类似于今年摩纳哥大奖赛上费尔南多-阿隆索直到安全车带领下才把位置让给塞尔吉奥-佩雷兹的争议再次出现。 4.维修区限速重新修订 旧规定中,维修区限速为自由练习阶段60公里/小时、排位赛和正赛100公里/小时(墨尔本、摩纳哥和新加坡整个赛事期间60公里/小时),新规则将维修区限速统一调整为整个赛事期间80公里/小时(墨尔本、摩纳哥和新加坡维持赛事期间60公里/小时不变)。该调整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大部分比赛中的事故都是由于限速太高而引起,此外车手在比赛前几乎没有机会练习在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进站。 5.节约资源 进一步减少风洞测试和CFD(计算流体力学)工作时间以便降低成本;可能允许两支车队共同使用一个风洞。 6.安全措施 现在要求所有围绕赛车工作的车队人员在比赛中进站期间被要求戴上头盔。 7.动力单元冻结 任何(引擎)制造商在2014-2020年认证期不允许认证超过一个以上的动力单元。已经认证的动力单元在安装、可靠性和节约开支的原因下能够继续被调整。 技术措施 1.发动机 由原来自然吸气的2.4升V8发动机改变为1.6升V6涡轮增压发动机。不得不说,这是此次F1规则改变最大的一项,自1988年涡轮增压技术被禁止应用在F1赛事后,F1就一直只能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此次规则的修改,是因为世界能源渐渐枯萎,涡轮增压技术在此时就凸显出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了。 2.混合动力系统 新的能量回收系统ERS将会代替旧的KERS系统。KERS系统将能量汇集到后轴上每圈只能持续6.67秒,而ERS系统可以持续33.3秒,存储的能量会成十倍地增加,并且转换输出更大的功率。最高升压值将从60千瓦加大到120千瓦。而这些能量无需像此前那样只留出一部分传导到后轴上,而是可以利用吸入的空气压缩到涡轮机上形成废气喷射流。 3.油耗 由于新赛车得到混合动力的支持,以及要采用更小型、更省油的1.6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因此其油耗也会有所降低。新F1规则中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燃油目标。每场比赛还是仅提供可供跑100公里的燃油。因此,发动机必须将燃油效率提升大约30%。 4.冷却方式 为使涡轮发动机吸入的空气达到一个较低的温度,赛车必须安装一个所谓的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这种空气冷却器得有一个差不多跟整个侧箱一样大的尺寸。而加大了的混合动力元件也必须加以冷却。相反,缩小了的发动机本身则不会再散发出这么多的热量。尽管如此,车身可能还是会稍稍扩大一些。 5.空气动力学性能 下部的尾翼部件(Beamwing)被禁止使用,前翼从1.80米宽减少到了1.65米宽,车辆的前端距离地面由55公分下降到18.5公分。 6.排气装置 旧V8发动机配置的还是两个排气管,新的V6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管必须通到车身中部尾翼下方,并且向上弯曲呈5度角。 7.安全保护 旧碰撞试验改为静态负荷推离试验和挤压试验。为了保证侧面碰撞结构在倾斜角度的撞击中始终起到保护作用,侧面碰撞保护结构将成为(赛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标准程序,并被统一安装在赛车上。并且为了保证驾驶舱两侧边缘、车手头部位置足够坚硬,静态负荷试验时产生的偏斜值从20毫米减小到5毫米。 8.轮胎 轮胎直径会保持不变,倍耐力后轮胎宽度增加2公分。 9.变速箱 由一款新的八速手动变速箱代替原来七速手动变速箱。并且规定最高转速从18000转/分下降到15000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