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微商 > 正文
才貌不输林徽因的张充和都做过什么事情?
才貌不输林徽因的张充和都做过什么事情?
提示:

才貌不输林徽因的张充和都做过什么事情?

我国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才貌兼备的大美女,也传出了无数动人的佳话、情诗。在民国时期张充和无论是才学和相貌都数一数二,有的人甚至说她丝毫不输林徽因。她被卞之琳这个大才子苦恋了一生却不为所动,心如止水的她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大家闺秀。 张充和才貌双全,世人常说她丝毫不输林徽因 1914年的时候张充和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中女儿众多,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叔祖母。幼年的张充和挥别的自己的双亲之后远赴合肥老家生活。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各种聚会,有的只是藏书阁里面丰富的书籍和宁静的生活。也正是童年时期的这些经历,让文学侵染了她的灵魂,使她后来成为了一代才女。 张充和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4岁就会背诗6岁就能背古文,10岁的时候又师从名师、文化底蕴日益深厚。平时没有事做的时候她就会去翻阅阁楼中的各种古籍,这些书卷虽然泛黄泛旧,但是却始终吸引着她不停地阅读下去。 后来张充和16岁的时候被接回上海,但是常年在合肥幽静的生活已经让她不太合群了。上海的姐妹们喜欢参加聚会、讨论时髦的任务,而张充和则更喜欢一个人读书写字。姐妹们觉得她不够新潮不能融入自己的圈子,张充和觉得自己能够在书中获得更多的宁静和知识。在充满了新潮文化的大上海,喜欢书香墨彩的张充和格格不入。 19岁的张充和考入了北京大学,但是当时由于时局动乱无法安静地学习,大家都在“站队”,而张充和却对这些丝毫不感兴趣,她更喜欢国学和文学。张充和就这样在战乱中学习了许多古典文艺,戏曲也唱得越来越好。1940年她在重庆表演的《游园惊梦》更是令汪曾祺都赞不绝口。 张充和虽然身处乱世但是却有一颗平静的心,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要在防空洞里学习。她在防空洞中搭建了书桌,她说饮食可以简陋,但是笔墨纸砚一定不能缺少。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张充和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很多人都说她的才情和相貌都绝佳,她写的诗句丝毫不输著名才女林徽因。 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说读书没有用,然而读书却给张充和营造了一个宁静充实的内心世界,让她在这动荡的年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 被卞之琳这个大才子苦恋了一生却不为所动 常有人说张充和不仅相貌极佳,才学也十分过人。因此也吸引了很多青年才俊的目光,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白月光,著名才子卞之琳就是其中之一。 卞之琳23岁的时候和张充和相遇了,并且一见钟情开始给她写情书。他不仅给张充和写了无数的情书,更是记录下来日常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果不是因为情到深处,著名的才子又怎么会为了张充和成为了一个无比细心体贴的大男孩。 然而在张充和的心里,卞之琳却不是她的最佳选择。张充和始终觉得卞之琳的性格和她不和,不仅搞不清楚他心中所想,更是觉得他十分啰嗦。于是卞之琳写的情书她一封都没有回复,即使回复也是简单的评价说他没有深度,这让卞之琳感到十分难过,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张充和的追求。 卞之琳为了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神,甚至多次请身边的人帮忙撮合自己,但是却没想到起了相反的作用,把张充和气到离家出走。其实张充和心中,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勉强也勉强不来,朋友劝说也只会徒增烦恼。她十分气愤卞之琳到处找人说媒,这样一来很多人都觉得她对他有意思,招惹了他又不理人,让人觉得自己在感情上不太光明。 其实张充和也不止是忽略了卞之琳一个人对她的追求,她对许多追求者都不为所动。对待感情,张充和选择了宁缺毋滥,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保持着单身。 庆幸的是张充和最后还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她认识了德国教授傅汉斯。傅汉斯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文学造诣早已超过了张充和,她对傅汉斯十分崇拜,两人相见恨晚并且迅速陷入爱河。尽管这段感情姗姗来迟,但是她还是等到了自己心中那个对的人,能够性格相投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不屑叱咤风云,成为中国最后的大家闺秀 张充和不仅相貌出众,精神世界也十分丰富,懂得许多国学和戏曲等等,她的生活充实而精彩。有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子却没有在民国时期叱咤风云? 其实张充和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多年来宁静安逸的生活早就让她养成了自娱自乐的习惯,她喜欢自己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闲暇时间唱一唱昆曲、写一些文章,这些都是她闲暇时间打发时间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出名博出位拿来炫耀的工具。 只是她过于优秀,因此闲来无事的兴趣爱好让她的演唱被众人赞许,记录生活、纾解情绪的文章被发表收获众多读者。她原本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如果真的想出名早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才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然而她却是一个淡泊名利一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人,像一个大家闺秀,眼前的名利只不过是意外所得罢了。 和其他人相比,同样是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她却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他人眼中高大上的琴棋书画对她来说是用来取悦自己生活 工具,丰富的兴趣爱好让她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趣。我们常用大家闺秀来形容张充和,说的就是她淡泊名利的性格。 张充和年幼的时候能够忍受乡下无聊的时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当中;回到大都市的时候也能拒绝潮流的诱惑,安心地沉浸在读书的海洋;恰逢时局动乱的时候依旧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昆曲娱乐自己;面对著名大才子的追求依旧不为所动,坚持选择宁缺毋滥。张充和是一个内心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的女孩,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民国最后一位闺秀,为何考零分依然被北大录取,后嫁到美国?
提示:

民国最后一位闺秀,为何考零分依然被北大录取,后嫁到美国?

因为她是一位才女,文学造诣颇深,北大之所以录取她,是因为她的文学才华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优秀人才不可多得,所以破格录取,她就是张充和。 张充和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里还有三个姐姐,这四个孩子个个都无比优秀,堪称“合肥四姐妹”,可能大家对张充和不是很了解,但是说起她的姐姐大家可能都知道,她的姐姐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妻子。张充和其实后来被过继给张家二房,但是她和其她三个姐妹关系很好,并没有因为被过继而疏远。 张充和出生于名门望族,自然在教育方面投入比较大。张充和虽然是过继给二房了,但是她接受的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变少。相反,她的养父对她的投入更大一些,因为毕竟就这一个闺女。所以说,张充和从小接受了大家闺秀的培养,因此气质、才华都很出众。尤其是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 后来,已经嫁到北京的姐姐,知道小妹文学素养比较高,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邀请她来北京读书。由于考学校都要考数学,但是张充和数学实在是太差,但是姐姐还是鼓励她去考,无奈之下,张充和就去了,谁知她考了零分,本来以为没什么希望了,结果北京大学看到她的国文写得相当好,简直是一位才女,于是被北大破格录取了。 后来,张充和嫁给了一位美国人,生下了一位混血宝宝,人生也算是圆满。张充和可以称得上是民国最后一位大家闺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