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的祖籍是哪的
泰国英拉祖籍是中国的广东省梅州市的松口古镇梅教村。2005年07月02日下午2时30分,英拉的哥哥他信总理将携子来梅教村寻根,瞻仰家母的故居,看望父老乡亲。
附:循线而寻:找到关键人物后人
据他信总理透露,二战期间,他母亲回到故乡广东梅州,在那里住了两年,后移居香港度过两年,10岁时回到泰国。会说流利的客家话、普通话和广东话。
5月12日,根据线索,调查组来到梅州深教村,找到退休在家的沈姓兄弟沈茂荣、沈亚亮。现年73岁的沈茂荣,原是深教村村长,其弟沈亚亮(荣亮)现年70岁,做过小学教师。
杜茂江没有透露调查目的。 他问两兄弟:在泰国有没有亲戚?“我的父亲沈南清,93岁了,侨居泰国清迈府。2000年7月,我还到过泰国探亲。”据沈茂荣回忆,其父沈南清66年前(1939年),曾与姑婆之子黄铨成先生及子女一起回国,躲避战乱,在家乡住了两年多。当时,沈南清是黄铨成的帮手(随从),亦由清迈府回乡。那时,沈南清住深教村,但经常去梅教村。这与他信总理提供的“当时外祖父随从”的情况相符。
经查,黄铨成祖籍是梅县松口镇梅教村黄屋。沈茂荣老人还说,黄铨成当时有两房妻室,都是泰国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话,老人拿出了家里收藏的旧照片,一个个指认上面黄铨成的子女们。沈茂荣老人说,他曾去过几次泰国探亲,黄铨成的子女大都见过。
黄屋确证:金垒即是他信母亲
在梅县松口镇梅教村黄屋,调查组找到了黄铨成先生的侄嫂,叫阿新嫂,现年86岁,与72岁的儿子黄先荣和媳妇一起居住在黄屋。
黄先荣并不知道自己与他信总理的渊源,他只知道,有很多亲戚在泰国,但已没有联系。据黄先荣回忆,黄铨成有两位夫人,1939年,黄铨成与小妻带着女儿金垒等一同回国住在梅教黄屋。“那时人多,吃饭要摆两桌”,黄先荣夫妇说,当时黄铨成的子女还在黄屋读过书。
黄屋建于200多年前,调查组找到时,房屋已有些破烂。据了解,清朝末年,黄铨成由广东丰顺移居泰国,先落脚泰国东部尖竹汶府经商,后转到清迈谋生,做过税务官,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当地富商。其母沈氏坟墓至今保存得较好,碑文上清楚记载着黄铨成民国24年夏为母亲立碑。
5月13日,调查组接到他信总理提供给张九桓大使的四张旧照片,其中包括沈茂荣与父亲沈南清在深教村村门楼以及在泰国拍摄的照片。与寻访中找到的照片完全相符。
当天,梅州外事侨务局确定:他信总理外祖父是黄铨成先生,而黄铨成先生的女儿黄金垒则是他信总理的母亲。
他信总理1949年7月出生于泰北清迈,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中文名字为丘达斯。 图:在他信的祖屋,孩子们翘首以盼。
客家下南洋松口第一站
他信母亲的祖籍地梅州松口古镇,曾是“客家下南洋挥泪第一站”。
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亦为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
弹丸小镇的松口,有句震慑人的话:“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编者注:梅州古称嘉应州;至今青梅做成的果脯在广东仍称“嘉应子”)。学者谭元亨称,松口之所以“不认州”,更重要是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可见当时的松口人多“牛”。
客籍学者黄火兴表示,松口是华侨之乡中的华侨之乡、山歌之乡中的山歌之乡;由于受南洋文化的影响,现在松口的街道大多是中西结合;在那里,明末清初就有洋楼出现。
泰内阁阁员华裔占七成
华侨移民泰国历史久远。唐宋时期已有不少,广东客家先民在宋末元初已到泰国定居,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到泰国的华侨大大增加。现在泰国已成为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一般估计华人总数在700万以上(其中华侨14.16万人),约占泰国总人口的10%以上。
据广东省侨办海外调研显示,泰国华人华侨中祖籍为潮汕地区的约占70%以上。目前华人经济约占泰国国民经济的60%,约占泰国私营经济的80%左右。
自1932年泰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后,历届政府都有华裔入阁担任要职。泰爱泰党主席他信蝉联第二任期的泰国总理后,2005年3月11日公布35人组成的一党政府,内阁成员中,包括客家籍的他信总理在内,华裔阁员占了近70%,创下了泰国历史上炎黄子孙入阁人数最多的纪录。
英拉祖籍是哪里
泰国英拉祖籍是中国的广东省梅州市的松口古镇梅教村。2005年07月02日下午2时30分,英拉的哥哥他信总理将携子来梅教村寻根,瞻仰家母的故居,看望父老乡亲。
附:循线而寻:找到关键人物后人
据他信总理透露,二战期间,他母亲回到故乡广东梅州,在那里住了两年,后移居香港度过两年,10岁时回到泰国。会说流利的客家话、普通话和广东话。
5月12日,根据线索,调查组来到梅州深教村,找到退休在家的沈姓兄弟沈茂荣、沈亚亮。现年73岁的沈茂荣,原是深教村村长,其弟沈亚亮(荣亮)现年70岁,做过小学教师。
杜茂江没有透露调查目的。 他问两兄弟:在泰国有没有亲戚?“我的父亲沈南清,93岁了,侨居泰国清迈府。2000年7月,我还到过泰国探亲。”据沈茂荣回忆,其父沈南清66年前(1939年),曾与姑婆之子黄铨成先生及子女一起回国,躲避战乱,在家乡住了两年多。当时,沈南清是黄铨成的帮手(随从),亦由清迈府回乡。那时,沈南清住深教村,但经常去梅教村。这与他信总理提供的“当时外祖父随从”的情况相符。
经查,黄铨成祖籍是梅县松口镇梅教村黄屋。沈茂荣老人还说,黄铨成当时有两房妻室,都是泰国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话,老人拿出了家里收藏的旧照片,一个个指认上面黄铨成的子女们。沈茂荣老人说,他曾去过几次泰国探亲,黄铨成的子女大都见过。
黄屋确证:金垒即是他信母亲
在梅县松口镇梅教村黄屋,调查组找到了黄铨成先生的侄嫂,叫阿新嫂,现年86岁,与72岁的儿子黄先荣和媳妇一起居住在黄屋。
黄先荣并不知道自己与他信总理的渊源,他只知道,有很多亲戚在泰国,但已没有联系。据黄先荣回忆,黄铨成有两位夫人,1939年,黄铨成与小妻带着女儿金垒等一同回国住在梅教黄屋。“那时人多,吃饭要摆两桌”,黄先荣夫妇说,当时黄铨成的子女还在黄屋读过书。
黄屋建于200多年前,调查组找到时,房屋已有些破烂。据了解,清朝末年,黄铨成由广东丰顺移居泰国,先落脚泰国东部尖竹汶府经商,后转到清迈谋生,做过税务官,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当地富商。其母沈氏坟墓至今保存得较好,碑文上清楚记载着黄铨成民国24年夏为母亲立碑。
5月13日,调查组接到他信总理提供给张九桓大使的四张旧照片,其中包括沈茂荣与父亲沈南清在深教村村门楼以及在泰国拍摄的照片。与寻访中找到的照片完全相符。
当天,梅州外事侨务局确定:他信总理外祖父是黄铨成先生,而黄铨成先生的女儿黄金垒则是他信总理的母亲。
他信总理1949年7月出生于泰北清迈,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中文名字为丘达斯。 图:在他信的祖屋,孩子们翘首以盼。
客家下南洋松口第一站
他信母亲的祖籍地梅州松口古镇,曾是“客家下南洋挥泪第一站”。
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建制早于梅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亦为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
弹丸小镇的松口,有句震慑人的话:“自古松口不认(嘉应)州”(编者注:梅州古称嘉应州;至今青梅做成的果脯在广东仍称“嘉应子”)。学者谭元亨称,松口之所以“不认州”,更重要是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嘉应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写明“中国汕头松口转某村某人”,便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可见当时的松口人多“牛”。
客籍学者黄火兴表示,松口是华侨之乡中的华侨之乡、山歌之乡中的山歌之乡;由于受南洋文化的影响,现在松口的街道大多是中西结合;在那里,明末清初就有洋楼出现。
泰内阁阁员华裔占七成
华侨移民泰国历史久远。唐宋时期已有不少,广东客家先民在宋末元初已到泰国定居,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到泰国的华侨大大增加。现在泰国已成为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一般估计华人总数在700万以上(其中华侨14.16万人),约占泰国总人口的10%以上。
据广东省侨办海外调研显示,泰国华人华侨中祖籍为潮汕地区的约占70%以上。目前华人经济约占泰国国民经济的60%,约占泰国私营经济的80%左右。
自1932年泰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后,历届政府都有华裔入阁担任要职。泰爱泰党主席他信蝉联第二任期的泰国总理后,2005年3月11日公布35人组成的一党政府,内阁成员中,包括客家籍的他信总理在内,华裔阁员占了近70%,创下了泰国历史上炎黄子孙入阁人数最多的纪录。
为何英拉携儿子现身迪拜?
4月13日是泰国的传统新年“宋干节”(又称“泼水节),一张泰国前总理英拉在其兄长他信家中庆祝节日的照片在网络上流出,引起外界关注。 流亡海外的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兄妹在迪拜一同庆祝泰国的“宋干节”,照片中他信、英拉以及英拉的儿子安莫查(Supasek Amornchat)均穿着花衬衫,而英拉正在向哥哥他信行洒水礼。据悉,照片是由脸书账号Kom Khao发布的,拍摄地点位于他信迪拜的家中。 他信和英拉这两位泰国前总理下台后分别于2008年和2017年流亡国外,并遭到泰当局通缉,近几个月来,二人在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地频频现身,引起外界和泰当局的关注。 去年11月,网友曝光了一张疑似英拉在伦敦商场购物的照片。12月,英拉现身伦敦的正面照首次曝光。 今年3月,英拉及其兄长他信一同现身阿联酋迪拜一家牙科诊所的照片在网上流出,英拉和他信笑容满面,看似心情大好。 之后又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英拉及其兄长他信于3月29日抵达日本,并在东京出席了日本前自治大臣石井一的新书发布会。 在英拉逃离泰国的半年多时间里,其行踪一直备受关注。从近期曝光的照片来看,英拉似乎并未受到“大米渎职案”审判的影响,而英拉是否会被引渡回泰国也成为备受外界关注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