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家训是什么
陆游的家训是什么: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后来的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才思敏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启示:家长要对孩子加强行为规范上的良性约束。如果孩子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总是表扬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我膨胀,自以为很聪明,家长要从小加以管束。让他多读书,教导他要宽厚谦虚,不可以浮夸。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本性好。
陆游家训是什么?
陆游家训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家训译文: 聪明的孩子最容易学习不好。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长辈们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我们要经常约束和管教他们,使他们能读懂儒家经典,学会宽容、善良、尊重、谨慎,不与轻浮、肤浅的人交往。 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愿望和兴趣自然会发展起来。否则,就不会只有一件事需要担心了。这些话对年轻人是很好的治疗方法。对待他们要谨慎,不要后悔。
放翁家训与诫子书的家训有什么不同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放翁家训》教育意义是:家长要注重对天生聪明的孩子的思想教育,家长要对孩子加强行为规范上的良性约束。
前者侧重劝勉,强调淡泊宁静,注重孩子的性情方面。后者侧重教育意义,具有普遍性。【摘要】
放翁家训与诫子书的家训有什么不同【提问】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放翁家训》教育意义是:家长要注重对天生聪明的孩子的思想教育,家长要对孩子加强行为规范上的良性约束。
前者侧重劝勉,强调淡泊宁静,注重孩子的性情方面。后者侧重教育意义,具有普遍性。【回答】
放翁家训中的家训是什么
放翁家训中的家训是:是陆游根据个人的真实经历及一生感悟撰写而成,在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上具有独特的道德引领作用。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赏析:陆游一生极其重家庭教育,写了大约二百首有关教育子女的家训诗。《放翁家训》是陆游的一部家训专著,此书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约写于其四十四岁时,后一部分约写于其八十岁左右。 《放翁家训》在宋代的家训中有一定的地位,此书结合陆游自己的切身经验写成,故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独特发人深省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教育子孙要继承清白家风,做清白人,专心耕读,做乡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