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物联网 > 正文
秋分是几月几日
秋分是几月几日
提示:

秋分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9月22日21时31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据悉,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传统习俗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提示: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具体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波动在三天左右。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秋分时,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什么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提示:

什么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3月21日直射: 赤道 夏至6月22日 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直射: 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1、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 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2、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3、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4、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提示: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 春分,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