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物联网 > 正文
武侠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武侠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提示:

武侠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发展 先秦之后,以武术和侠客为主角的小说逐渐兴起,至唐代,形成第一个 *** 。当时的《红线》、《聂隐娘》等等,皆已有武侠小说的影子,但还未全面成熟。到了明代,《七侠五义》、《英雄儿女传》等等开始流行,此时的武侠已经摆脱了唐代武侠中侠客依附政治、并为政治效力的窠臼,呈现出"游历于江湖、行侠于社会"并与政治对抗的角色特征,这种精神和春秋时期的"侠客"相吻合。到了明末清初,武侠小说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第一部中国武侠电影,是1925年拍摄的《女侠李飞飞》。该片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执导,林雍容,粉菊花,吴素声主演。讲述了一个女侠凭借武功成他人爱情之美的故事。影片虽已有后世武侠电影的雏形和精神气质,但未脱胎传统戏曲故事结构,结尾亦落入俗套,故未有太大影响。真正使武侠电影进入世人视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28年,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 该片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是第一部根据原版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影响力巨大,观者如潮,制片公司赚尽了票房和口碑。此后,续集连拍,一共拍摄了十八部,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续集最多的单片电影。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开始进入中国电影史。 从30年代开始,因为《火烧红莲寺》的火热,中国开始出现了无数奇奇怪怪的武侠片,这些武侠片良莠不齐,大多取材于稗官野史,或追求新奇,或热衷旧思想,文化质量不高,技术水准也没有突破。1937年后,全面抗日中断了武侠电影。 一直到了60年代,中国武侠片在题材和拍摄风格与技术两方面,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邵氏从五十年代开始拍摄武侠电影,但不受欢迎,只好与"黄梅调"结合。此时的武侠片仍旧根植于传统戏曲中,在服饰、台词、剧情等等方面保留了较大的戏曲痕迹。 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厌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张彻在1967年拍摄传世之作《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这部影片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张彻的电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是陪衬。 新派武侠摆脱了老派武侠的套路,在技术上也有了巨大的尝试和突破,一些风格化和接近生活化的人物装扮及审美情趣开始呈现,但,真正引起巨大轰动、标志武侠电影成熟起来的是,1971年由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 《侠女》。 这部改编自《聊斋》的中国武侠电影扛鼎之作以 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坎城电影节技术大奖 ,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这是中国武侠片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它标志著武侠片这种 类型 正式获得世界承认并 载入世界电影史 。 该片在画面和剧本两方面确实颇有新意,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铸就了它的成功。 竹林、斗笠侠客、政治迫害、轻功、射箭、野外拍摄等等影响后世巨大的武侠元素,皆由此片独创 。而源于道家的山水情趣和政治冷淡,深刻契合中国长久农业社会的思想根源。尤其是该片女主角-- 徐枫 (现台湾汤臣集团总裁)扮演的女侠,轻灵飒爽,扮相利落,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女侠的定格。而她 飞身上树时,惊人的一剪(剪辑特技), 艳惊四座,被冠以"中国武侠第一刀"的美誉,在70年代影响力巨大。后来崛起的徐克、程小东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响。 至此,中国武侠已经全面成熟起来。 此时,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开始凸现,并最终于武侠片分道扬镳: 功夫片 。 八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电影崛起,一批新人开始崭露头角,谭家明、王家卫、张曼玉以及后来出现的四大天王。其时,邵氏电影停拍,香港电影呈现巨大市场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以 徐克、程小东 等海归派带来的年轻创作活力和视野,开始掀起武侠电影的第三个 *** 。 1992年,程小东取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笑傲江湖》 拍摄了同名电影,他大胆取舍剧情,创新动作和叙事技巧,在剪辑方式和拍摄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突破。威亚技术的成熟与飘逸审美的运用,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审美情趣,在这里,金庸描写的剑气、轻身术等等都有了极为完美的视觉展现。而由 黄沾作词的"笑傲江湖" 也传唱一时,并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该片完全延续了《侠女》的拍摄风格,主打元素依旧是竹林、斗笠侠客、阴谋等等,徐克事后说明他确实是向胡金铨学习了,而该片动作的方向所指:侠义精神中的超然脱俗与世外情结,第一次将武侠片的精神内涵做到了极致!! 此后, 程小东 再接再厉,又拍摄了续集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这部电影引发的争议和观影狂潮更加超过前者,大陆港澳台几乎万人空巷。电影中,不仅兵器能杀人, 飞花、落叶、针线、铁钩 甚至徒手都能致人非命。而 林青霞 装扮的东方不败,则成为了新派武侠人物形象的一个巨大突破。 在该片中,林青霞扮演不男不女的东方不败,因为修炼葵花宝典而挥刀自宫。徐克和程小东第一次吸收了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幕府时代风情,将和服扮装与林青霞的美丽气质结合得无与伦比,而林青霞近乎完美的表演水准,则成为"东方不败"标志性形象。 以这部电影为准,香港和大陆都第三次兴起了武侠片的狂潮,拍摄了诸如:《六指琴魔》、《天山童姥》等一系列武侠片,并在海外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 此后数年间,武侠片渐渐式微,无限制地复制类型导致观众视觉疲劳,而票房左右的市场因素也克制了投资人的拍摄欲望,九十年代末,几乎没有人再拍摄武侠电影。 2000年,一部横空出世的武侠电影,再度引发了这个类型片,那就是李安执导的 《卧虎藏龙》 。这部由香港安乐影业投资、根据 王度庐 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迄今为止,华人投资、华人执导的华语电影唯一一次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外语片 ,这部电影也给武侠片注入了鸡血针。 该片从元素、拍摄手法等等上并无巨大的突破,但,在导演水准、镜头设计、剪辑、服装、画面节奏等等方面,一反程小东徐克模式,采用了"剑走轻灵"的审美,其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形象轰动一时,而李安的导演水准也得到了空前肯定。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东方不败》中和服的引入,华语武侠片越来越脱离本土文化,种种莫名其妙的风格、装扮等视觉设计,强行扯入西洋元素,为讨好当时兴起的美国大片观众。徐克拍摄的《断刀客》等等电影,完全把武侠与美国西部片结合起来。莫名其妙的大漠风情、奇奇怪怪的盔甲装扮、所谓的玄幻风格等等,割离了武侠片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歪曲了武侠片的文化内涵。加上此时香港的漫画风,更加加剧了这种不严肃的"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 李安大胆回源,重新将武侠片定义为农业社会风情(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沙漠哪里有侠客?侠客必然伴随着社会和江湖,甚至美女) ,虽然在该片中仍旧有一段沙漠戏,但从历史和情节上都予以了磨平,几乎看不出痕迹。影片重要的仍旧是青山绿水、断桥小楼式的纯中国风情。 该片大侠扮演者:周润发,他扮演李慕白,其写意大度的动作设计所蕴藏的"大侠"意味,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出现了。而玉娇龙和俞秀莲在屋顶上横飞的一段轻功,则看得观众目瞪口呆,尤其是美国观众,华盛顿邮报甚至贴出头版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 此片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学说,包括"气"、"穴位"、"轻功"等等,而原小说也是民国早期撰写的,电影基本上忠于小说,并抓住了小说的精神实质。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大陆电影市场极为惨澹,第五代尝试商业屡屡失败,第六代又拒绝商业模式,导致好莱坞电影大肆侵占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部极为优秀的商业武侠电影被引入大陆,引发了一定的观影潮。这种情况为大陆电影公司和老板极为嫉妒,他们出于各种心理,雇佣了一批所谓的评论家、影评人,对该片大肆歪曲,评价该片为:讨好美国,讨好票房,内涵不足等等…… 实际上,这部电影美国人几乎看不懂,因为美国人根本无法理解"轻功"是什么,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文化中有普通人飞天的描述,在基督教世界,飞天,等于神!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就凸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以"讨好美国人"为借口来打击该片的艺术地位,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凸显出大陆当时电影产业的急躁和危机感。 至此,中国武侠片算是告了一段落,而后,引发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第一部纯商业片《英雄》,便是对该片的借鉴,之后的《十面埋伏》等等,中国武侠电影正式走入了好莱坞。 区别 武侠片与功夫片的区别 比较微妙,后者虽然脱胎于前者,但较偏重武侠的动作元素本身,在动作设计和审美上讲究"实实在在",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特技。同时,功夫片着眼于打斗本身,在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操上,略次于武侠电影。武侠片更注重"侠义精神"和情怀。1983年,香港拍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就属于 功夫片 。

武侠电影大全
提示:

武侠电影大全

邵氏经典电影(老片看邵氏,动作真,画面超清)
  教头发威(1985) 霹雳十杰(1985) 弟子也疯狂(1985)
布衣神相(1984) 南斗官三斗北少爷(1984) 五郎八卦棍(1984)
魔殿屠龙(1984) 新飞狐外传(1984) 天蚕变(1983)
三闯少林(1983) 大侠沈胜衣(1983) 少林传人(1983)

   梁上君子(1983) 御猫三戏锦毛鼠(1982) 十八般武艺(1982)
大旗英雄传(1982) 神雕侠侣(1982) 帮规(1982)
楚留香之幽灵山庄(1982) 浣花洗剑(1982) 冲宵楼(1982)
五遁忍术(1982) 侠客行(1982) 南北狮王(1981)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 书剑恩仇录(1981) 碧血剑(1981)
魔剑侠情(1981) 武馆(1981) 叉手(1981)
请帖(1980) 少林搭棚大师(1980) 洪文定三破白莲教(1980)
背叛师门(1980) 少林与武当(1980) 铁旗门(1980)
亡命杂技队(1980) 连城诀(1980) 大杀四方(1980)
飞狐外传(1980) 第三类打斗(1980) 教头(1979)
少林英雄榜(1979) 茅山僵尸拳(1979) 街市英雄(1979)

  生死门(1979) 孔雀王朝(1979) 杂技亡命队(1979)

  圆月弯刀(1979) 风流断剑小小刀(1979) 金臂童(1979)


  卖命小子(1979) 血芙蓉(1978) 倚天屠龙记(1978)

  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1978) 楚留香之蝙蝠传奇(1978) 笑傲江湖(1978)

  少林三十六房(1978) 杀绝(1978) 残酷大刺杀(1978)

  螳螂(1978) 南少林与北少林(1978) 十字锁喉手(1978)*

  萧十一郎(1978) 三少爷的剑(1977) 楚留香(1977)

  洪熙官(1977) 白玉老虎(1977) 决杀令(1977)

  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 唐人街小子(1977) 五毒天罗(1976)

  流星·蝴蝶·剑(1976) 天涯·明月·刀(1976) 女捕快(1975)

  金毛狮王(1975) 血滴子(1975) 太极拳(1974)

  五大汉(1974) 刺马(1973) 新独臂刀(1971)

  血符门(1971) 鹰王(1971) 双侠(1971)

  十三太保(1970) 游侠儿(1970) 独臂刀王(1969)

  毒龙潭(1969) 保镖(1969) 夺魂铃(1968)

香港其他武侠电影
《东方巨龙》 《龙庭争霸》 《绝代双骄》 《盖世豪侠》 《侠客行》 《连城诀》
《笑傲江湖》 《中华英雄》 《黄飞鸿》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霍元甲》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鹿鼎记I》 《太极张三丰》 《黄飞鸿之三》
《武状元苏乞儿》 《方世玉》 《东方三侠》 《倚天屠龙记》 《新仙鹤神针》
《现代豪侠传》(东方三侠2) 《战神传说》 《精武英雄》 《咏春》 《刀剑笑》
《断刀客》 《黑侠》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风云之雄霸天下》 《中华英雄》
《黄飞鸿之王者之风》 《醉拳2》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决战紫禁之巅》
《成龙经典-蛇形刁手》 《方世玉Ⅱ万夫莫敌》 《十面埋伏》 《飞鹰》 《龙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