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新零售 > 正文
夹板虫怎么产生的
夹板虫怎么产生的
提示:

夹板虫怎么产生的

夹板虫是蠼螋的别称,生活史复杂,为不完全变态,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雌虫产卵可达90粒,若虫蜕皮5次,外形与成虫相似、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 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 扩展资料:蠼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们通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它们喜欢在夜间活动,并有趋光飞行的习惯。 蠼螋多为杂食性或肉食性。它们可以捕食40多种小昆虫,如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蚜等。一只蠼螋成虫一天可捕食200多只棉蚜。 蠼螋既吃植物,也吃动物遗体的残余物,有的蠼螋吃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蚜虫,有的专吃某一种,还有的吃农作物害虫,如苹果蠹蛾的毛虫。

夹板虫是什么虫子?
提示:

夹板虫是什么虫子?

  应该是蠼螋[qú sōu],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蠼螋形态特征   蠼螋,属于革翅目的昆虫,体长5-50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   蠼螋,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常见的蠼螋前翅短而无翅脉,用来保护大而呈扇形的后翅。腹部可活动和伸缩,有一对钳状的附肢,通常雌性的笔直而雄性的弯曲。   蠼螋,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像黄褐蠼螋的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菱状部缺,雄虫腹部由基部至末端逐节增大,深黄褐色,尾铗左右远离,尖端黑褐色。雌虫腹部尾端较狭,尾铗左右距离近,细长,左右同形,内缘有微齿列。雄虫尾铗内缘中央各有一短棘。前翅结合部黄褐色,两侧黑褐色。后翅发达,露出较长,黄褐色。足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