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中国用工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年轻人为什么都不进厂了?

中国用工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年轻人为什么都不进厂了?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重损失。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许多年轻人没有技能,但是由于生活费用高,他们需要高工资。高成本企业无力支付,双方陷入僵局。 即使找来了工人也是极不稳定,他们随时准备跳槽。企业面临着大量的新手,早期培训费用被浪费了。企业只想要技术工人,但技术人才确实不好招。目前,一家企业只招聘10人,但写的是招聘100人。因为它想选择更多,但实际上工资很低。然而,农民工被一些鼓吹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有很高的期望。 因此,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另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据报道,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僵局被解释为用工荒。实际上劳动力短缺的事实是缺乏熟练工人和艰苦的工作环境。 首先,中国摧毁了“技术学校”。德国75%的中学生上技术学校,而中国90%的中学生上大学(主要是文科)。当一批产品损坏时,损失远远大于节省的工资。技术工人的培训时间太慢,所以技术工人很吃香。说白了,工人很多,但大都没有什么技术,真正有技术的很少,造成了用工荒。 第二是艰苦的工作。比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做,中老年人做不到 现在的年轻人也眼高手低,一般的工作不想做,真正需要技术的工作做不到,企业根本不敢去。如果有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工作,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人每月8000元的收入是正常的,但是吃和住有点差劲。年轻人肯定都会去干月薪4000的工作,放弃月薪8000的工作。因为他们都想从事体面舒适的工作。绝大多数90后农村雇员在喝可乐和吃麦当劳的过程中长大。从小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吃不了苦。 第三计件工资。许多企业提供4000至7000元的工资进行招聘,这实际上是“计件工作,而不是基础保障”。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这种工价是熟练工的工资。 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我们国家的经济肯定会面临考验。将来机器将慢慢取代一些人力,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而以后希望以后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真正的掌握一定的技术才是生存之本。

2,怎样看待大学生求职难和用工荒之间的问题

1,一些大学生,和社会普遍民众的心理是,都上大学了一般的工作,就不想做了,不然大学不白上了
2,当今社会上的企业,用不到那么多的大学专业,这么说呢,好比说征兵,都是军校毕业的都想当个什么长都,想当军官,谁累当士兵?都听某传言中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打工,受人摆布,看老板脸色,自己用家里的钱创业了,创业了又雇佣不到人,用工就荒了
4,很多所谓的技术工种不好雇佣也是……技术工种的工人认为工资太低(和普通工人差别不大甚至一样)心理很不满,通常给少了不愿意干,但给多了又不太可能,所谓的技术工种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扫墓经济效益随意确实和普通工人无异。
5,我们的工资低,有时候企业认为雇员的素质低,他们会自己赚灰色收入的(很多职业都有)但很多雇员又想,因为工资低所以自己才想办法赚的灰色收入,恶性循环了。
6,结合上面提到的,有些家长认为,我供孩子上大学花了那么多钱,工资必须月入过万的,体面的,暂时找不到就先啃老,我又不是养不起,都养这么多年不在乎再养几年了

暂时总结这么多,有不到之处请指点。

3,现在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用工荒,为招不到合适人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而担忧,一些企业因用工短缺而造成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难”也成为另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许多家庭付出巨大代价而供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终日为找不到工作,特别是理想的工作而发愁。“就业难”和“用工荒”两种看起来彼此对立的现象居然同时浮现,这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据调查,目前许多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人90%以上都是农民工,多数城镇居民不愿自己的子女当工人,纷纷花钱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子女读大学,毕业后由于花费和投入的比例不协调,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从主观上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 和“就业难”。

  第二,教育体制上的弊端影响。以前,各类技工学校为各类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确保了企业的用工,也保证了大多数青年的就业。然而,现在技工学校越来越少,多数为追求经济效益纷纷改为职业学院,转而培养本科、专科生,使得能胜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减少,而希望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从客观上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纠正过去“左”的做法,强调对知识的尊重,我们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总是在向“精英人士”倾斜,而普通产业工人却一再被怱视,他们为整个经济发展付出许多,到头来却是只能解决个温饱,形成收入与付出的巨大反差。于是更多的千方百计选择创业,努力成为“精英人”,而不愿做普通产业工人,这也是造成了目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用工荒”和“就业难”这两种彼此对立的现象同时出现,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特建议: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是光荣的,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的劳动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营造“有用即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过去的“科考制”和“千军万马一人过独木桥”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道理,能真正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为此,一方面建议进行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招生结构,形成本科、专科二种培养方向,改变目前大学文凭鱼目混珠的现象。限制本科大学生招生人数,有针对性的大力发展专科职业教育,形成文凭的差异化,同时在社会的招工待遇上也要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另一方面,对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为期半年定向的社会职业教育。由政府组织成立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或制定创办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或个人创办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促成“教学车间”、“教学工厂”,协调好用工需求与供给关系,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三、提高企业工人待遇。落实政策,健全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调动从事企业工人的积极性。

4,用工荒的出现原因

直接原因 与更深层次的原因用工荒有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6.9658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