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人口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人口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1、按照自然结构分为: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2、按照社会结构分为: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 3、按照地域结构分为:自然地理结构和行政区域结构。 影响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 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扩展资料 人口结构的规律: 1、人口结构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它的固有形式和客观作用不断重复出现,并决定着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由于人口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变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多种人口结构规律的产生,并共同构成了人口结构规律体系。 3、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作为反映人口本质属性的人口结构规律在性质上归根结底是社会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结构

2,人口结构包括那些方面?

1、按照自然结构分为: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2、按照社会结构分为: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 3、按照地域结构分为:自然地理结构和行政区域结构。 影响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 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扩展资料 人口结构的规律: 1、人口结构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它的固有形式和客观作用不断重复出现,并决定着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由于人口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变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多种人口结构规律的产生,并共同构成了人口结构规律体系。 3、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属性,作为反映人口本质属性的人口结构规律在性质上归根结底是社会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结构

3,人口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 1.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不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市场需求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将会使诸如保健用品、营养品、老年人生活必需品等市场兴旺。 2.性别结构 性别差异也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差异,不同性别的人在购买习惯与购买行为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反映到市场上就会出现男性用品市场和女性用品市场。 3.家庭结构 家庭是购买、消费的基本单位。一个市场拥有家庭单位和家庭平均成员的多少以及家庭组成状况等,对市场消费需求的潜量和需求结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家庭数量的剧增必然会引起对炊具、家具、家用电器和住房等需求的迅速增长。 4.民族结构 民族不同,其生活习性、文化传统也不相同。因此,企业营销者要注意民族市场的营销,重视开发适合各民族特性、受其欢迎的商品。

4,我国人口结构

一、2019年我国人口概况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人口结构分析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城乡人口数量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化经历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增长,推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住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将大幅下降。中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4%持续上升到2019年的60.60%,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远超同期印度水平。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城镇化的速度将继续平稳下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 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9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以较高斜率上升,“十四五”期间中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20%,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退休保障体系负担加重,财政补贴金额不断上升,养老金短缺将成为政府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世界格局中位次不断上升,2050年在全世界排名第33位,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0%,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排名第57位,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高1.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远低于前三位的日本(28.4%)、意大利(23.3%)、葡萄牙(22.8%),也低于排名第38位的韩国(15.8%)。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在人口老龄化的新国情之上,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举措深度融合,实现在发展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明确“两个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 2020-2035年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积极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政策制度,在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下,需要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奠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2035-2050年,要巩固完善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制度,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更加成熟。 2、积极挖掘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 第一阶段我国总抚养比快速升高,2030-2035年超过50(15-64岁人口=100),数量型人口红利消逝。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抚养负担相对较轻,且具有人口规模、劳动力比较优势,同时人口综合素质大为改观,收获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基础正在强化,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挖掘人口数量、素质、健康等综合红利。 3、加快规划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继续不断延长。根据WPP2019,预计2045-205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2岁,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3.43岁)。未来应该打造老年健康、活力的社会。重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倡导形成“寿命更长、工作更长”的积极就业观,完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提供工作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发挥老年人的潜力。

5,中国人口结构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在中国人口民族结构中占主体地位。除汉族外,中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等18个少数民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在1990年占总人口的91.96%,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 扩展资料: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所绘制的我国人口金字塔明显表现出了底部萎缩的特征,即20岁以下人群大幅减少。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报告,我国0~14岁的人口为2.2亿,只占全国人口的16.60%,比10年前的2000年第五次普查结果下降了6.29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10年中,少年人口从占全国人口的1/4降为1/6,萎缩得非常严重。但与此同时,老年人群却在不断扩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亿,占全国人口的13.26%,比10年前的2000年第五次普查结果上升了2.93个百分点。 少年人口在萎缩,而老年人口在增大,反映了我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人口民族结构 参考资料:人民网-解决人口问题重在把握人口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