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怎么养林蛙
1、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养殖场地,林蛙不喜欢强烈的光照,喜欢一些潮湿凉爽的环境,最好要选择在那些地势比较高,而且水源清洁排水灌水都方便的地方。
2、用网片或者是围网做一个逃离网,高度必须保持在一米半以上,还要做一些防鸟网,这样防止青蛙逃走也防止林蛙它们的天敌出现,对林蛙造成损伤,顶部必须要有遮阴遮阳的措施。
3、草场地里必须种植一些树木和植物,来为林蛙遮阴,在养殖场里还需要挖一些小池塘来供休息和产卵,以及孵化池面的水位必须保持在4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活跃的栖息环境,蝌蚪孵化以后长到50天的时候就可以变成幼蛙了。
4、采食主要是吃一些小虫子类的食物,所以这时候的饲料主要是一些黄粉虫、蚊蝇和小虫,等到了温度合适的时候,会自己进行觅食,可以把一些虫类的饲料均匀的洒到地面上,必须还要提供足够的饲料和营养成分。
2,林蛙人工养殖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 1 孵化管理关 首先是卵团的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 2 蝌蚪培育关 2.1 蝌蚪的密度 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 2.2 饲料 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2.3 水质与水温 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 3 蝌蚪变态关 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变态期管理注意: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 4 疾病防治 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 4.1 蝌蚪期饲养 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 4.2 幼、成蛙期 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 5 越冬管理关 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3,养殖是什么意思
【定义】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水产动植物)。
【分类】养殖包括生猪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几大类。
【标准】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长环境、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或以每日每头动物所需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表示,或以各种营养物质在单位重量(常为kg)中的浓度表示。它是配合畜禽平衡日粮和科学饲养畜禽的重要技术参数。在饲料成分表中所列出的是不同种类饲用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
【今日养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养殖业也步入了电子商务化,国内比较有名的畜牧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的是中国畜牧街。
【市场作用】首先你自己的养殖技术要过关,选择优良的品种,加上自己细心的管理,确保养殖出的动物质量优良,好的商品是有很有竞争力的,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的消费.
关键是市场:搞养殖前,你最好做个市场的调查,当地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经济消费行为,经济能力.特种养殖价格一般就要高于一般品种.
还有看看当地是否已经有人在搞这样的养殖,规模有多大.
如果确定准备搞特种养殖了,最好先去联系好几个买家,制造提前消费.一般养殖成熟,销路已经通了.
注意加强疾病的防治.
不是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建议向这个方向搞.虽然生产周期长,但单价高.
4,关于养殖
发酵床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给牲畜一个自然生态的原始生存环境,发酵床过程中主要包括的改善居住环境及喂养两方面。居住环境就是建造发酵床,喂养就是饲养纯生态的发酵饲料以及饮水改善,在这两个方面给予牲畜的居住及喂养过程中一个自然生态的生存环境。
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5,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在全国林蛙会议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东北地区省林业厅动物保护办公室,全国林蛙专业委员会,都莅临了会议。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鼓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人工养殖。会上特别说明:从事林蛙养殖生产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乱占林地行为。林蛙养殖人员是林业的建设者,森林的保护着,环境的监督者。各级部门应大力支持。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每次全国林蛙会议争论最多的话题。林蛙全人工圈养难度还比较大,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提醒全国圈养林蛙的人要谨慎行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赵文阁教授的话来说:“不反对,不鼓励,支持尝试”。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多。众多养殖单位,盲目性很强,对林蛙的养殖技术没有很细致深入的学习,大多数养殖单位的养殖方法很粗放,达不到林蛙养殖的条件,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养殖效益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失败。造成的资源的大大浪费,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水深1. 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选择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变态后及时上山。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1。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鳅鲜变态后,及时引入森林。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另一种是窖内冬眠。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6,全人工林蛙养殖技术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 1 孵化管理关 首先是卵团的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 2 蝌蚪培育关 2.1 蝌蚪的密度 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 2.2 饲料 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2.3 水质与水温 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 3 蝌蚪变态关 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变态期管理注意: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 4 疾病防治 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 4.1 蝌蚪期饲养 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 4.2 幼、成蛙期 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 5 越冬管理关 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