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08年4万亿救市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08年4万亿救市政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弊大于利

4万亿投放的理论依据就是凯恩斯主义,让政府打开印钞机,印票子,然后投放于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大规模建设将拉动机械、钢铁、建筑等行业的发展,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需求将大大扩充,走出原先的不景气

当这种理论有一个比较大先天缺陷,就是这种做法以超发为前提,结果很容易造成货币供给大增,造成通货膨胀,大家都拿美国新政说事,但当时即便是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也没有立竿见影地好转,真正好转是二战爆发之后,欧洲大量的需求激活了美国工业,美国实际上在进行通货输出

而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结果就是诱发了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4万亿计划忽略了资本的逐利性,大量资金反而被用到房地产这种来钱快的领域,诱发房产热,反过来最需要资金的制造行业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保障

2,为什么金融危机中国要拿4000万亿来救市,金融危机真的那么大威力吗?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危害性当然很大啦!

眼下,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萧条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东南沿海数以十万计的工厂陷入困境,大量工人被裁员,从10月份开始,百万农民工被迫提早返回乡村,他们将为这轮经济调整付出最大的代价,他们极可能是最受伤的群体。据估算,如果经济在明年6月份前无法复苏,新增失业农民工人将超过2000万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

如果如果 如果中国GDP增速下滑,即使下滑1%,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不可低估。GDP减少1%,就会减少8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中国政府要拿出4万亿元来投资来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维持社会稳定。

3,国家拿出4万亿扩大内需为什么能够缓冲经济倒退?

  国务院近日决定出台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市场无不被这中国式经济刺激方案所鼓舞。不仅沪深股市第二天强势反弹,整个东南亚市场都大受鼓舞。国家明确“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有效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中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我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当然是非常及时的,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与欧美出台的救市计划是有很大不同的。欧美是流动性不足,急需补充流动性,而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并不相同。事实上,我们的流动性不久前还是过剩的,虽然在国际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可能消失,但未必会马上变成流动性稀缺。因此这4万亿元是作加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之用的。

  近十几年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始终是投资、外贸出口及内需。然而,这三驾马车并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协调的。在这十几年里,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有几年基本是依靠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发展。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固然见效快,但这些投资一定要化为有效的投资,也就是说,这些投资项目必须是为今后的经济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大众的消费市场上。根据一般规律,有效的投资长远看都会落实到消费市场,即使在短期内,投资金额的四分之一大约会转移到消费市场。可是,大约在世纪之交的几年里,我国大规模的投资并没有在短期内转移到消费市场。

  不能落实到提高消费市场景气的投资,也就是说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资其总体效益必然低下,而经济效益低下的投资建设无法也无能力做到与自然环境自然和谐。投资建设在经济、环境两方面都是低效益,那么这个投资必定是过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连续几年偏重投资而无法启动消费市场以后,中国出现经济过热、通胀就是必然的。

  老实说,近20年来最有效最实在拉动中国经济的,是外贸出口。可外贸出口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繁荣与否。由于金融危机,从去年年底起,中国外贸出口开始不景气,沿海地区大批中小企业倒闭。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增长的形势迅速恶化,三季度GDP增幅由去年的11.9%下滑至今年的9%,最新的工业产出、进出口增速等指标均显著回落。按此趋势,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在经济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一直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对策。但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投资除了希望达到扩大内需、创造就业等目标以外,首先要追求的还是以扩张性的投资建设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好基础,积蓄后劲。

  眼下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一定都紧盯着国家这块4万亿元的“大蛋糕”,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对于上海及整个华东地区而言,当前及今后几年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项目审批相对宽松之际,加快过去几年积欠的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事关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一体化的许多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进度。在这一时期,应当加快建设上海的轨道交通,加快上马长三角地区的城际铁路、公路网,也包括许多软的东西,如一卡通互通、医保、社保及其他信息联网等……这些既能够扩大内需,也是使中国经济最活跃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保持活力的基础。

  如果我们抓住机遇,长三角地区不仅能为全球经济未来重新进入新的景气打积累潜力,也完全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迈向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