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胡润富豪榜为什么叫胡润?

胡润富豪榜为什么叫胡润?

  胡润胡润,这个当年几乎是“单枪匹马”闯入中国财富人物的世界的外国人,一直在用他的方式给中国富人们戴上不同的“光环”——慈善首富、地产首富等,不管这些富豪们是否情愿。事实上,在中国素不习惯“显山露水”的孔孟谦逊氛围中,这种张扬的“富豪排行榜”从一出现就因新奇而成为舆论的宠儿,十一年如是,长盛不衰,创榜人胡润也因此声名大噪。十一年后的今天,财富排行战火愈演愈烈,他的名字也甚至成了连孩子都知道的品牌,而他正乐此不疲地发展品牌旗下的支线产业,换句话说,这个习惯于评价中国人的老外,最终以此养活了自己。   胡润最大的优点,就是勇敢、耐心和勤快,面对依靠大量客观数据支撑,每年定期公布的极富争议的百富排行榜,胡润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向媒体一遍遍解释榜单疑问,“百富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我们只能确保有60%~70%的准确性。我很坦率地承认,由于计算方式的差异,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误差。”现在的胡润每一次出差,都尽可能腾出时间顺便与当地富豪会面,近日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的间隙,胡润也让记者“见识”了见缝插针的会客本领。   他与亿万富豪们玩着“高矮胖瘦”的排队游戏   在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第一印象中,“胡润”二字可能会代表着以下含义:“百富榜的创始人,似乎有《福布斯》背景,是个年轻、有个普通中文名字的“老外”,再有就是跟富人们走得比较近,以及总是饱受争议。”   对熟悉胡润及其行业门道的人而言,胡润是个外表青涩,满脑主意的人,他是个成功的推销者和报料者,中国富豪们草根创业故事在他曾挂名的《福布斯》上刊登后,成为世界瞩目和游资追逐的对象,他像是一个生意火爆的饭店等位时的“叫号者”,在与亿万富豪们玩着“高矮胖瘦”的排队游戏,他更像是个“空手道”高手,一个半路出家的外国人,在中国由“骂富”向“学富”的意识形态转角,他创造性并牢牢抓住了排行榜这棵“摇钱树”,拼命摇出了一条从糊口到富裕的生财之路。   到哪都是一身蓝格子衬衣、脸上永远带着绅士的微笑,俊朗的面容、开朗的神情、丰富的肢体语言、一口算得上流利并习惯性夹杂英文单词的中文,这就是胡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与普通外国人不同的是,胡润的外表更显年轻,往往掩盖了真实年龄,如今39岁的他仍一脸稚气,与十多年前刚到中国时的照片几乎没有区别。   “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一批曾经扛过农具的人摇身一变成为拄着龙头杖、合法致富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就是胡润常常挂在嘴边的“站在中国财富顶端的第一代富人”,胡润的命运也因看到中国这一特殊的变化而改变。   “我的排行榜不会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是胡润的工作原则。他告诉记者,不管富豪们是否愿意,怎么“要挟”,甚至以律师信相告,他总是“坚持”为富豪们贴上自己的标签——胡润百富榜上榜人。似乎在他眼里,富豪们都是他的“孩子”,而他也乐于充当“勤快”的“幼稚园老师”。幸运的是,“我从未因此受到人身的威胁。”   胡润的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事务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家族最辉煌的历史要追溯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曾经涉足房地产业,此后就平淡了。   他与中国的感情最初可追溯到1988年,因得到赴日本留学机会,胡润第一次踏上亚洲的土地。在日本的经历让他爱上了中国汉字,并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回国就读英国杜伦大学时,他选择了中文系。   1990年大学期间,胡润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了一年,毕业后胡润从事与父亲一样的会计行业。凭借中文优势,1997年胡润从伦敦来到上海的安达信,胡润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在华奋斗几年后回到英国做个中产。   在胡润的记忆里,1990年是全球IT业爆 发的顶峰期,身边的朋友、同事很多人都选择了下海创业,致富的神话不断在他眼前晃动,从创业者脸上的胜利笑容中,胡润感觉到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对于胡润而言,干什么,做哪个行业,这是一个大问题。   从1990年第一次来中国,胡润就感受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剧变。每一次回到英国,被朋友问及中国是什么样子时,“GDP连续超过10%……”胡润的回答总是难以让朋友“解渴”,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于是他试图去寻找一种万变经济中的不变标准。   胡润想到了那些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受益者。从一开始,胡润就很明确,这些人的故事代表着中国的故事,诠释着中国的变迁。对于他们的故事,包括中国十多亿百姓在内,全世界都十分好奇却又毫不知情。但此时的胡润并没意识到这个念头可能改变他此后的人生,当时的他只知道这个事情很有趣。   推出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   1999年,胡润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凭着兴趣和职业特长,经历了几个月的折腾后,胡润终于排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和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   要想让人们知道这样一份榜单,从而知道制作这份榜单的人,胡润明白,必须找到有影响力的传播

2,胡润百富榜是什么意思?胡润是什么人?

1、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是追踪记录中国企业家群体变化的权威机构,是由出生于欧洲卢森堡的英国注册会计师胡润先生于1999年创立的。是中国推出第一份财富排行榜,也是现在国内财经榜单里影响最大的一个榜单。 1999年,胡润首创“百富榜”,此后编制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排行榜。旗下拥有《胡润百富》杂志,及系列论坛和活动。2004年首创“胡润慈善榜”,慈善募捐已连续发布了十年,它旨在倡导企业家们关注慈善,积极回报社会。 2、胡润 胡润1970年出生于卢森堡大公国,英国注册会计师,著名的《胡润百富》创刊人。 1993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曾留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汉语,留学日本学习日语,通晓德语、法语、卢森堡语、葡萄牙语等七种语言。在会计师行业拥有七年安达信伦敦和上海的工作经验。1999年推出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百富榜”。 扩展资料: 胡润百富榜的十年历史: 在中国商业界,“胡润百富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排行榜。是30年商业史重要而有趣的一个观像仪。胡润百富榜最初的两年(1999-2000)由已故的国家副主席“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蝉联; 2001年从事农业的刘永行、刘永好兄弟问鼎首富;2002年首富是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2004-2005年从事零售的黄光裕蝉联了首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润百富榜

3,胡润百富的经验教训

胡润品牌活动的思路是:独立运作百富榜造成品牌影响力,再利用影响力去办活动和杂志,获取商业利润。但由于品牌活动运作的团队、理念等原因,胡润百富榜所跟进的活动和杂志收益并不如预期,随着其他媒体进军榜单市场,胡润缩小活动范围,焦点转向为中国富豪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代言人。反思他的成功与教训,有许多经验可供参考。 胡润百富榜之所以在中国持续较大影响力,主要有三个因素:最早进入这个领域并坚持了十年(1999年—2009年);对于榜单的品牌独立性十分在意,极力避免榜单被商业化操作;善于引导议程,提出有前瞻性的概念子榜单。重持续,十年做一件事。一个活动持续坚持并能持续产生影响,是做大品牌的要素。从1999年开始,胡润把富豪排行榜当作可为之奋斗的事业来做,组建专门团队调研,整出中国富豪排行榜,然后把成果交给《福布斯》发布,让富豪榜这样的产品在国人心中建立概念,产生影响。初期这个榜单不太被认同,只被视作为哗众取宠的小报伎俩。后来越来越认真、专业,慢慢建立一定公信力,更开始吸引国际媒体的视点,成为反映中国资产排行、富豪起跌的一个重要参考数值。慑于榜单带来的危险性,有些人以不同方式,包括恐吓等手段阻止他发布,2002年是胡润榜比较艰难的一年,很多人劝他在2002年停止一期榜单发布,他一再坚持。2002年如果停了,这个榜单很可能就此销声匿迹。及至2003年与福布斯合作终止,胡润早有准备,分手之际他马上自己成立公司,独立发布胡润百富榜。同时,开始给主榜单外加上子榜单,随之而来的商业活动也开始积累。独立性,拒绝榜单商业化。胡润百富榜的整体比较独立,他把榜单品牌维护和商业活动区分的很分明,品牌独立,活动商业化。他在这块领域是先行者,很注重自身的符号价值,也就是注重“胡润”两个字的品牌传播。一部分是更大的商业考虑,一部分也因为他看重自己“英国绅士”形象,他宁愿不挣钱,也不愿意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消息。有很多公司希望能得到“胡润富豪榜”子榜单的运作授权,但被拒绝。譬如曾经有个很大的女性消费咨询公司有意承包他的“女富豪榜”,愿意为此支付一大笔资金,但他竭力坚持主榜和子榜都由自己公司运作。他的相对独立,他的坚持,让十年下来批评他“靠排名收钱”的声音少了。其独立性也有客观因素。因为胡润排行榜的统计数字来源比较简单;很多富豪的公司都上市,数据透明,想做到不独立也很难。加上身价靠前的富豪本身都不愿意曝光,所以他的独立性更容易得到维持。造话题,子榜单创新。胡润除了推出主榜单外,还公布许多子榜单,分别在每年不同月份推出,形成全年的持久影响力和热点话题。继每年10月的《胡润百富榜》之后,“胡润百富”每年5月发布《胡润慈善榜》,此名单列出慈善捐赠中最慷慨的中国富豪。3月颁布的《胡润艺术榜》列出前50位于过去一年内作品公开拍卖销售额最高的在世中国艺术家。1月发布的《至尚优品》对中国顶级奢侈品品牌进行排名,而4月推出的《胡润财富报告》则公布中国千万富翁的区域分布人数。2009年的子榜单比往年更多,有《低碳富豪榜》《创业板富豪榜》等等。胡润嗅觉很灵敏,能够提前抓到即将出现的热点,并在形成社会舆论高潮的时期适时推出相关榜单。 胡润百富榜的品牌做大做强,遇到很大阻力,不是在富豪不愿意上榜这个层面,而是在品牌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遭遇难题。三个层面都受到挤压,胡润正在努力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上游层面,竞争门槛降低。胡润百富榜现在遇到其他类似榜单的狙击,更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很快立足并蚕食胡润的品牌领域。在不同的受众领域,一些财经媒体根据自身优势,推出一些体现各自专业特色的榜单,榜单的竞争门槛不断降低。《新财富》杂志,每年公布一个“新财富500富人榜”,由于杂志在财经领域以对投资领域的专业分析而闻名,拥有一批高收入的精英读者,所以它的排行榜分流了“胡润百富”的品牌影响。“21世纪报系”旗下的《理财周报》,针对新兴理财人群,也推出自己的排行榜。2008年下半年,郭广昌的复星集团收购了《福布斯(中文版)》,交给《21世纪经济报道》来做,“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编辑部就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从品牌竞争的角度给了胡润较大压力。毕竟,他从这个排行榜起家,如今这个排行榜由一个触角庞大的专业财经团队作为支撑卷土重来。而2009年胡润曾经花了大量精力,弄了每个城市有多少个亿万富豪的排行榜,准备在春夏之交推出,由于种种社会和政治考量,被提前叫暂停,其品牌影响度受到一定冲击。坊间评论他的排行榜“理性、建设性”的考虑不够。中游层面,与媒体的深度合作不行,品牌传播的精准性和美誉度不够。胡润奉行个人的品牌传播策略。平时的传播行为是:有什么活动,无论是合作还是独立团队操作,事情一公布,马上整理成简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媒体相关记者。其公司收集了中国大小媒体的联系方式,有专门的媒体合作部经理,从信息发布角度来说比较主动。但他并不是很了解中国媒体生态,往往在深度沟通方面并不擅长。坊间评论,他往往只是将信息发布,而具体怎么打动记者写稿,既缺乏实际手段也缺乏日常沟通交往。记者收到信息后很少发大稿、深度稿。坊间称,胡润缺少与中国媒体的深层次沟通,主流媒体包括财经媒体从来没有大篇幅报道过胡润百富榜。原因有二:一是认为他的品牌活动运作得不好,产品太单一,话题的层次不丰富。二是他自身也不重视媒体合作这块。胡润百富榜的传播主要靠网络传播以及都市报的“消息”新闻。富豪榜这种带有噱头的东西,在网络上传播比较快。但媒体专家认为,网络上的受众对品牌价值的贡献度有多高,值得商榷。那些传播的主体不一定就是目标主流人群。于是出现这种情形,胡润能看见自己的东西在四处传播,但目标群体的交叉度有多高,广告商对此不确定。但表面繁荣反而容易对胡润造成错觉,认为不必要投入太多成本去维护媒体关系。加之网络传播对富豪自身的美誉度构成负面影响,胡润对此没有进行刻意引导,也是致使排行榜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与广泛的传播度不协调。下游层面,虽然榜单逐渐丰富,但品牌带来的商业活动不多,与受众的互动不多。其他强势的财经媒体的榜单运作,后来居上,后期的商业运作比较成功。胡润的“利润蛋糕”被蚕食。以《新财富》的榜单落地后的商业操作为例,它与投行、分析师、读者不同群体的互动很好,中国的杂志更了解中国读者,因此活动的重量级别、种类花样以及利润点分布都较为可观。这样胡润被动地造成“悬在半空中”的局面,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10月底“胡润百富”弄了个“十周年庆典”的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以及与会嘉宾的档次,做得差强人意。这一方面与富人不愿意出头露面的习惯有关,但也与他的榜单及活动没有太突出“理性、建设性”有关。百富榜上的富豪,排名比较靠前的与之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有小部分对他比较推崇。他们多数为了上榜是有所求,譬如对自身的企业宣传,等等,这个群体多集中在上海。认识到这种尴尬局面,胡润谋求转型,更多是以“最了解富豪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的人”这样的定位出现,锁定一个更小范围的定位,以此来做深做透,专注于这个方面的活动,期望在奢侈品等客户端重新开创局面。(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万智炯)

4,钭正刚的个人经历

1983年,钭正刚创建了临安化纤织物厂,并逐渐确立自己在国内化纤行业的地位。1992年,他通过建设临安热电厂,进入发电行业,并看准政府支持垃圾发电的良机,开始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1998年投资建设焚烧垃圾的热电厂。他的公司采用焚烧垃圾发电,原料不需成本的商业战略迅速在浙江、山东、河南等省投资开发了十多座垃圾发电厂和能源综合利用电厂,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锦江集团已经成为一家以轻纺、环保能源、建材、药业为主导产业,集工商贸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民营企业和国内最大的雨伞布生产商之一,在胡润推出的2003“中国内地百富榜”上排名第61位。

5,胡润百富榜是哪个国家的创办的??

很高兴你能求助我2楼的朋友回答的已经七七八八了一下是详细的 希望能帮到你胡润创建者:胡润(Rupert Hoogewerf)
  1970年出生于卢森堡,
  1、推出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
  1999年,胡润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凭着兴趣和职业特长,经历了几个月的折腾后,胡润终于排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和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
  要想让人们知道这样一份榜单,从而知道制作这份榜单的人,胡润明白,必须找到有影响力的传播途径。9月1日,胡润回到英国,给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发去了传真,希望可以刊登他的这份榜单。当时西方媒体从未刊登过类似的排名榜,最终《福布斯》与胡润共进这第一遭“螃蟹餐”。但谁也无法预料几年后,胡润与《福布斯》之间关系峰回路转的变化。
  尽管胡润从一开始就知道与《福布斯》的合作仅是“一次性交易”,自己从来都是体制外的自由撰稿人,且排行榜仅是介绍给欧美,在中国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胡润来说,一份代表中国财富排名的调查结果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福布斯》承认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榜单的发布,首次以“胡润”冠名的中国富豪榜显然引起了《福布斯》读者群的兴趣,一直计划打开中国市场的《福布斯》第二年主动找到胡润,特邀他合作完成本年度的“ 中国50(净值 讨论)人财富人物排行榜”。当在国外宣传达到效果后,在朋友们的策划下,胡润也迅速开始在国内寻找媒体支持。
  2、从联系不到一个富豪到能约见1/3以上上榜者
  2000年,国内媒体的接连报道让“中国第一代富豪”突然曝光在了公众的视野。“富人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最激烈的发问。胡润说,“在这过程中,中国人对富人阶层认识转折也在无形中帮助了我。”“最初中国人认为有钱人都是靠关系致富,但这批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拼搏创富的故事改变了中国人对富人的看法。”当胡润认为的富人秩序建立后,他本人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2001年胡润辞去了安达信的工作,在名片上改印上“《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并得到《福布斯》默许。他将富豪榜的上榜人数扩充到了百人。
  与此同时,胡润在中国展开的富豪调查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尊重。1999年的排行榜,胡润根本就没能联系到榜单中任一富豪。后来,胡润已经能够约见到榜单中1/3以上的人,并与上榜富豪全部联系上。
  也正是从那时起,在中国人的眼里,胡润成为了《福布斯》在中国唯一的代言人,即便是在《福布斯》自行在华发布榜单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仍惦念着胡润的《福布斯》“背景”。
  3、一纸传真请来时任英国首相
   随着《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胡润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于是,他开始以《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的身份频频亮相于媒体,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媒体的热捧、知名度的提升,使得一直认为在《福布斯》“没有赚到什么钱”的胡润开始考虑“胡润”这两个字的商业潜能。
  4、领先姚明、邵逸夫,当选“2002年度新锐人物”
  在几位朋友的鼓动下,胡润觉得,是到了利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为自己做点事情的时候了,他动起了编书的念头。希望以“福布斯”中文名给书冠名。《福布斯》却拒绝了这个要求。
  但胡润和他的一帮朋友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书名定为《胡润制造》。而书商则冠名《福布斯2002中国百富》。一直坚信百富榜是自己私人劳动成果的胡润认为,这样也许并无不妥。然而,《福布斯》方面发来了法律函件,要求胡润停止使用“福布斯”的名称,并要求他把已出版的“盗版书”销毁。这份法律函件彻底表明《福布斯》与胡润的决裂。
  2002年对于胡润无疑是个悲喜交加的特殊时期。喜是,12月21日,胡润领先于姚明、邵逸夫、吕日周、张欣,被媒体联合评选为“2002年度新锐人物”。悲是收到了福布斯与他终结合作的消息。《福布斯》高调宣布:《福布斯》将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公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庞大商业计划。
  胡润认为,《福布斯》与他的决裂,“最大原因在于《福布斯》有了新计划,而自己只是充当了一个过渡角色。事实上,胡润也早有自己的打算。2002年下半年,胡润就提前做好准备,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亚润智源”。
  5、与《福布斯》决裂后,胡润反而跳得更高
   在与《福布斯》分道扬镳的消息公开后,尽管失落,但胡润早已不是1999年那个居无定所的自由撰稿人,“我开始准备自己做,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百富榜一直就是我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
  2003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胡润与张维迎共同组织了《中国财富品质论坛》。凭借已经建立的名气,“胡润财富系列”新书销售火爆。随后胡润宣布,他将与国际著名传媒集团“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大陆百富榜》,并为此出版一期中英文双语特刊——《中国货币(Chinamoney)》。
  7月22日,上海威斯汀大饭店。胡润又成为了《中国货币》企业家峰会的组织者。参加这个峰会的都是中国企业界的重量级人物。
  几乎震惊中国传媒的是,胡润竟然用一纸传真请来了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胡润没有如众人预料的那样跌倒,反而跳得更高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胡润与英国政界、中国商贾交情甚深。
  安家中国,希望打造中国百年企业的招牌
  到2007年,胡润百富榜已经连续做了九年,在2007年10月公布胡润百富榜后,胡润将自己的名片上添了一个“胡润十年”的红色logo。如今中国早已成为胡润的“家”,妻儿都生活在上海购买的房子里,过去频繁的伦敦至上海国际往返,也更多被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的穿梭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