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 2,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 3,如何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 4,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 5,三公经费指的是啥?
- 6,"三公经费"具体指什么?属于什么性质的财政支出?
- 7,三公经费都包括哪些?
- 8,哪些支出属于“三公经费”、行政经费?
1,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三公经费包括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通俗地讲,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各单位“做事”的费用,其资金支出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 扩展资料: 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通俗地讲,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各单位“做事”的费用,其资金支出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
2,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3,如何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三公”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费、公务出国(境)经费等三项公共支出费 用。近年来,“三公”经费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 各界对加强和规范公开“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日渐强烈。 其实“三公”经费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合理适度的 经费支出无可厚非,然而存在“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隐性 腐败却愈演愈烈,不仅抬高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运行的 效益,还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已经成为群众反映强烈和 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就这一课题,谈个人的几点粗浅思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1.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管理办法。目前,大多数单位和部 门虽然对公务接待费用的管理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如实行 定额包干和统一管理等方式,但实际控制情况仍并不理想。 一是公款接待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义 下某些人搭建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会的平台。上级来 人检查考核、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外出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下的迎来 送往之风较为盛行。此外,利用公款进行私人之间的接风宴、 送别席、会议餐、工作餐等也时有发生。二是公款接待费用 不断增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 展、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单位公款接待档次和费用也是“水涨船高”,普通一餐饭从两三年前的三、四百元的标 准,现在则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大多数单位的接待费用 支出远远超出了机关公用经费2%的规定比例。三是部分单位 公款接待费用报销管理不够规范。据了解,一些单位把诸如 迎来送往、娱乐活动、滥发补助等费用以招待费名义报销或 者向下属及基层单位转移报销。同时,也还存在部分单位核 算人员有意采用其他非招待费票据报销的方式隐瞒招待费 支出,导致单位招待费反映不准确。 2.公车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大部分现行公务用车仍 然延用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也进行了一些专项清理,但依然存 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单位违规超编超标配车。部分单位的 公车成为领导干部享受的一种福利待遇,有的单位极尽所 能,有条件的购车,没有条件的绞尽脑汁创造条件购车,超 编、超标配车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二级单位较多的部门, 将车辆挂在二级单位名下。二是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制 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 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 车辆高得多的成本,隐性浪费和贪占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公 车私用现象较为普遍。公车使用往往是服务领导优先于业务 公干,业务公干用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部分单位公车 使用是公用、领导及家属私用、司机个人使用三者并存。 3.公费考察成为干部福利渐成趋势。近年来,公费考察 已俨然成为一些单位为干部准备的一种福利待遇。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公费旅游明令禁止,而且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 策,但是公费旅游问题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呈上升趋势。有 的单位甚至为了逃避纪检、审计部门的检查,通过伪造、变 造原始凭证,巧立名目来报销,还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公费旅游问题早已成为“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三公”经费管理混乱的原因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多年来就“三公”经费问题三 令五申要求加强管理,但是至今仍然存在“压缩—增长—压 缩—增长”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员机构臃肿。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机构改革和 经济改革同步进行,每次改革都是“精简一批机构,又设臵一 批机构,精简一批人员,招聘一批临时工”,“庙宇多、僧多、 粥也得相应多煮点”,导致支出基数进一步庞大,使压缩“三 公”经费“巧妇难为”,这是政府“三公”经费过高的基础性顽 2.监管机制缺失。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当官者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机制。尽管国家制订了《预算法》、《会计法》、 《政府采购法》等许多法律文本。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 实施细则没跟上形势,存在许多不完善地方。年初人大通过 了预算,中途经常变更、追加,没有严肃性。部门预算没有 细化到具体项目上,留有真空。会计核算口径不规范,存在 重复和遗漏信息,难以为领导及时提供准确的科学决策依 据。政府采购实施条例没有,各地自行理解法律条文,规范 不一,给许多人钻了空子。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有法难依,受多方牵制,不能独立依法行政,力不从心。 3.支出名目繁多。财政在帐目管理上没有细化到支出 “项、目”级预算科目,具体“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一笔“糊涂 账”。既不能及时梳理问题,又不能准确统计数据发现问题。 财政在资金预算上,没有具体项目、金额的部门预算。纵容 了部分单位有钱就花、没钱也变着花的行为,导致“三公”经 费使用一路没有“红绿灯”,没有“高压线”。目前,多数地方 部门预算、零基预算不完善、不细化、不具体,使单位多块 资金定性不明确,使有些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的单位“三公” 经费支出居高难下。 4.监督执行乏力。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 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同时,“三 公”经费支出情况不够透明,没有引入社会公开监督机制,即 使有财务公开制度,也是分类公开数字,让人雾里看花。另 外,开展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等监督时,只要“三公” 经费支出没流入私人腰包,核查组一般会睁只眼闭只眼,能 过就过。即使查出问题,也是以罚款代监管,而且缺乏严格 的“行政问责”,很少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所以,部分领导对“三 公”经费使用视规不履、无所畏惧,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 三、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三公经费”如何规范使用,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 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须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气从 源头治理,严格控制。1.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思想教育,是解 决“三公”管理问题的基础之策。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 对象,做到从思想上自觉抵制“三公”消费,通过领导干部 以自身优良作风做榜样示范,形成好的党风,以带政风促民 风。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 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以 身作则,从思想源头上树立正确的为民观和服务观,达到以 德养廉目的。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排场、比高档、比享 受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要及时进行作风整顿, 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认真维护公务消费纪 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完善管理机制,注重源头治腐。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是解决“三公”管理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 现代预算制度,积极探索和实行把“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具 体到项目和岗位,明确支出统一标准,严格做到预算公开透 明,并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要探索创新日常监管机 制,建立经费支出廉政风险防控,推行“三公”经费精细化 管理制度,推行完善的公务支出公务卡结算机制,从根本上 控制随意性支出,避免为形式上压缩腐败的空间。要建立“三 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 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 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积极探索建立对单位“三公”经费 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单位严格执行“三公”预算,严防支出超标。要建立反腐败贿赂法,制定类似于新 加坡的《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公务员惩戒规则》等,对 有关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和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实行, 从根本上降低经费成本。要建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把 公开“三公”经费写进《预算法》中,并实行定期晒经费支 出,明确支出内容,把领导干部行政成本纳入干部提拔和政 绩考核内容。 3.推行财务公开,强化监督制约。推行公开,加强监督, 是解决“三公”管理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公民社会的向前 推进,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实行“三公”经费 信息公开,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民意所盼。一方面, 要强化各单位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 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须详细分类列出,逐笔逐项公开, 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 外监督,除了发挥人大常委会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外,特 别要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把审计监督与财政“同级 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公告、绩效审计紧 密结合,让“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猫腻无处遁形。要充分 发挥媒体与群众舆论监督作用,对各单位部门“三公经费” 使用情况做跟踪报道,让普通民众广泛参与其中,使各单位 的公务行为臵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4.加强惩戒问责,落实标本兼治。实施惩处问责,是解 决“三公”管理问题的必然手段。在严格执行国务院《机关 事务管理条例》的同时,须明确“三公”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对“三公”经费的浪费额度做出细节上的具体规定, 使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有规可依,对有过度浪费公款行为 的要纳入《刑法》处罚之列,以严厉的行政处罚遏制过度的 公款浪费。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 禁不止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各单位行政成本情况及 “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廉政考核和问 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行为。 执纪执法机关要严肃党的纪律,对有违反“三公”经费使用 规范的都必须要严肃处理,处理到具体事、具体人,标本兼 治,以正党纪,力争做到舆论上严厉谴责,政治上坚决清除, 经济上加倍处罚,法律上严加惩处。
4,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导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 禁不止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各单位行政成本情况及 “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廉政考核和问 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行为。 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1.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设“精细”财政,改进和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时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预算约束力,促使各单位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做到“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三公经费”预算,造成“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分析时预算和决算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比如我市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公用经费实行最低保障,这些部门的年初预算没有明确细化“三公经费”标准,建议我市今后的部门预算把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予以明确。上级专款、本级预算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中可以明确或细化为“三公经费”的部分,建议在预算安排时予以明确,纳入“三公经费”预算。 2.国家需修改相关财务制度。 我市部门预算公务接待费定额标准依据财政厅财文字[1998]500号文件规定,按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之和的2%核定,各单位的年初预算公务接待费一般都在300-1900元之间,这项标准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极不相符,执行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预算约束力。因此,建议国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 3.少数单位存在错填、漏填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的情况,建议今后对各单位加大部门决算报表培训力度,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决算审核,提高编报质量。 4.健全公务用车管理机制,加强公车购置编制管理,严格审核公车购置的资金来源。各单位应加强公车使用管理,规范和控制公车维修、用油等行为,降低公车运行成本。 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勤俭节约自觉性.加强思想教育,是治理“三公”经费支出浪费问题的基础之策. 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认真遵守公务消费纪律,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干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风气.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勤俭节约在各地、各单位蔚然成风,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2、强化制度建设,给“三公”消费戴上紧箍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的机制制度. 加强“三公”经费制度建设是降低“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措施之一.首先,在公务用车方面,要规范公务车的标准和数量,规范公务车更新的条件和程序,并以制度的方式进行规范;在公务车的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手段进行规范,比如对公务车实行派车制度;加油采用按里程耗油定额加油或实行加油卡制度,一卡一车;对车辆维修可采用竞标方式,到中标厂家维修,实行司机申请,办公室负责维修等内控机制.对公车私用现象,可以对公务车安装gps定位系统,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或办公室管理车钥匙,有公务用车司机领取钥匙,回单位后交钥匙.在公务接待方面,实行公务接待呈批制,也就是在公务接待前填写《公务接待呈批单》,将接待对象、标准、地点、参加人员等一一填写清楚,并经审批后再进行接待,接待结束后对各项支出审定核销.在公务学习考察出国(境)方面,“一把手”外出学习考察必须向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汇报审批.并实行备案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严禁参加一些社团、协会等组织的以学习为名的观光旅游. 3、加大公开力度,推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推行信息公开,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 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列入“三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公务接待情况、公费出国(境)情况、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情况通过单位固定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公开网等每月公示一次.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形式明了,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违规用权.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强民主监督,推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首先,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制度约束. 在政府预算中,要对“三公”经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定额进行全面控制和约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三公”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要推行“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将“三公”经费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主的监督是建立一个清正、廉洁、高效、透明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在民主监督方面,一方面要发挥内部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监督,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提升“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既能使政府掌握“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又能满足群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知情权;三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5、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实施惩处问责,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必要手段. 一要严格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消费问题的责任追究.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不公开、假公开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公开促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二要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制考核.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行政支出成本作为行政主体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严格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同时,加大对用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准购置配备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削减“三公”消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5,三公经费指的是啥?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过程中支出的财政经费。 “三公经费”实际上就是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即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公务用车,实际上是为了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而在交通上的需要;公款接待和公款出国,则是为了与委托代理事项有关的国内外人员维护人际关系、加强工作交流、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的需要。 所以,“三公经费”作为公职人员履职的必要手段,其使用应该接受委托人的监督。当“三公经费”的使用与办理委托代理事项(履行公职)无关或背离委托初衷时,人民有权要求公职人员纠正,甚至可以撤销委托(即对有过错的公职人员进行免职、撤职甚至开除处理)。 扩展资料: 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三公经费公开是一种进步,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或者说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央各部门以及各地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三公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即科学合理地进行三公消费。行政法上有一个重要原则叫“比例原则”。 它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笔者认为,“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妥适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是指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到并且是正确的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公经费”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6,"三公经费"具体指什么?属于什么性质的财政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属于公共行政领域消费支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扩展资料: 三公消费总额突破: 中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越来越庞大的三公消费支出引发民众的不满,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长期研究三公消费治理问题。据他分析,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公消费
7,三公经费都包括哪些?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扩展资料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公经费
8,哪些支出属于“三公经费”、行政经费?
1、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 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行政经费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活动所开支的费用。国家行政机关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行政经费专款专用。 行政经费按预算科目分类,可分为工资、福利、公务、业务和其他费用等“目”;按费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劳动报酬性、生活津贴性、劳务补偿性、公用性等经费。 扩展资料: 行政经费按预算科目分类,可分工资、福利、公务、业务和其他费用等“目”;按费用性质分类,可分劳动报酬性、生活津贴性、福利补助性、劳务补偿性、公用性等经费。国外行政经费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国务活动支出,立法、司法、监察支出,公务人员退休及抚恤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经费包括: ①行政支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费;各级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机关经费;统一战线、民族、华侨、宗教事务费;政治宣传费;统计业务费;档案馆经费;公务人员培训费;居民委员会补助费;等等。 ②各级司法、检察、公安机关经费。 ③民主党派和外交活动支出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经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