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补贴和反补贴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 2,经济法中反补贴的补贴是什么意思?最好有举例。
- 3,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 4,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 5,什么是反补贴税?
- 6,谁可以比较通俗的解释一下反补贴税啊
- 7,补贴与反补贴主要内容?
1,补贴和反补贴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1、补贴(allowances)是指津补贴或福利,也即津贴。 2、反补贴是补贴的伴随,进口国反击出口补贴国家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反补贴是进口国反补贴当局征收反补贴税和其他措施以抵消损害本国产业的后果或阻碍本国产业建立的法律行为。 区别:作用不同 1、补贴 (1)支持农业生产发展 中国的财政补贴大部分用于以粮、棉、油、猪为主的农产品价格补贴 (2)稳定人民生活 长期以来政府从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行了保持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特别是粮油、猪肉民用煤等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并对城市住房、水电、公共交通等实行低租金、低收费制度,因此而发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 (3)缓解经济矛盾 中国的补贴有好多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适当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价格和利益关系变动带来的矛盾,为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2、反补贴:是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其国内相关产业的申请,为了保护受损的国内产业,恢复公平竞争,调查补贴进口,并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或价格承诺抵消进口产品享受的补贴。通过这一措施,我们可以抵消或防止补贴行为,并敦促政府和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行事,以实现和促进公平贸易。 扩展资料 法律专向性的认定标准较为简单,即看规定补贴措施的法律文字上是否具有限定性。 1、确定使用补贴的行业数量。如果发现补贴的好处实际上只提供给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补贴被视为事实上的排他性。 2、是否有主要受益人。如果补贴项目的绝大多数用户来自某一特定行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企业在补贴中所占份额不成比例,则补贴事实上是排他性的。 3、即使法律没有对补贴的适用范围施加任何限制,但政府在实施过程中有酌处权,因此实际享受补贴的企业或行业受到限制,补贴也可被视为具有事实上的特殊性。 4、确定上游补贴情况下补贴的特殊性。美国商务部首先确定对上游生产商的补贴是否具体。如果确定对上游生产者的补贴是具体的,可以对下游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而不确定下游受益者是否具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贴
2,经济法中反补贴的补贴是什么意思?最好有举例。
简单来说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都属于进口国的合规性贸易壁垒,成为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保护自身利益,避免被他国扰乱市场秩序的一种手段。 关于补贴和反补贴,举个例子: 甲国向乙国出口纺织品,由于生产成本等方面影响,在乙国市场价格较高,影响销量,甲国赚不到利润,甲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给予出口的企业一定的补贴,就是说给钱,让价格降下来,这个是补贴。 乙国进口甲国的纺织品,发现甲国政府给补贴了,导致甲国所出口价格变低,乙国自己的工厂没什么优势了,于是就要多征收税,抬高价格,让补贴不起作用。这个就叫反补贴。 资料扩展: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较早地发现,反倾销策略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进攻性对抗性对保护国内市场更有效率。而现今,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也多是以反倾销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所以,一旦你所处的企业面临“被反侵销”、“被反补贴”,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准备好相关资料,尽早与相关律师进行沟通,以免损失自身利益,被白占了便宜。
3,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第一,概念不同:
反倾销针对的是倾销,倾销是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反倾销针对的是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存在倾销行为产品进行对抗措施;
反补贴针对补贴行为,是针对某种由一成员方境内政府或任一公共机构给予的财政支持的产品;
而保障措施仅针对特定产品,而不针对具体国家、地区和公司;
向左转|向右转
第二,适用条件不同:
反倾销措施实施的条件:以低价倾销,对进口国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适用对象:不公平贸易或不公平竞争具体实施形式:现金保证金、价格承诺、保函、以及最终加征相应的税赋。实施期限:不超过4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至9个月。
反补贴措施实施的条件:因政府补贴而具有价格
竞争优势,对进口国造成了实质性损害。适用对象:不公平贸易或不公平竞争。具体实施形式:现金保证金、价格承诺、保函、以及最终加征相应的税赋。实施期限:不超过4个月(不能延长)。
保障措施实施的条件:进口产品的数量激增而挤占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并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危害。适用对象:公平条件下数量猛增。具体实施形式:加征关税、实施配额数量限制或者最终征收关税或实行关税配额。实施期限:临时保障措施不超过200天,一般不超过4年,最长可延至10年。
向左转|向右转
第三,依据的国际规则不同:
反倾销制度:1994GATT第6条WTlO《反倾销协议》;
反补贴制度:1994GATT第6条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
保障措施制度:1994GATT第19条WTO《保障措施协议》;
第四,实施范围不同:
反倾销制度:属于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反倾销;
反补贴制度:发球歧视性的,即仅对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反补贴;
保障措施制度:属于非歧视性的,应对所有国家出口的同一种产品都实施保障;
第五,发起调查不同:
反倾销制度:必须有国内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的;
反补贴制度:申请必须有国内企业和企业联合体的;
保障措施制度:申请可以有企事业申请,也可以在没有企业申请时由政府直接进行调查;
4,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倾销就是进口商品的价格远远低于进口国该商品的平均价格,容易对进口国其他该类商品造成冲击。出口国补贴也是这种情况,出口国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或退税,则该商品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对进口国该类商品造成冲击。
反倾销和反补贴都是进口国为限制此类商品的进口,维护本国该类商品生产企业,对此类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税额,提高其价格,限制其进口。
5,什么是反补贴税?
反贴补税(Counter-Subsidy
Duties/Countervailing
Duty/Counter-vailing
Duty)
反贴补税又称抵销税或补偿税,是指对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任何贴补的外国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交易、运输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或间接的奖金或贴补都构成征收反贴补税的条件,不论奖金或贴补来自政府或同业分会等。其目的在于,通过征收反贴补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以抵销进口商品所得到的补贴,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反贴补税额一般与进口商品所得到的贴补额相等。
反贴补税是工业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对国际货物贸易的补贴以及各成员国运用补贴与反补贴作了明确规定,其目的主要是有效约束和规范补贴的使用,防止补贴对竞争的扭曲;同时通过规范反补贴程序和标准,来防止成员国滥用反补贴措施,阻碍公平贸易。反贴补税征收的目的
征收的目的是要抵销出口国对该出口商品所作补贴的鼓励作用。根据关贸总协定有关反补贴税的规定,如果某一缔约国输入另一缔约国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出口国的奖金或津贴,并对进口国某项已建立的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或严重阻碍该国某一工业的建立,则可以对其征收反贴补税。
总协定还规定贴补税的征收不得超过“贴补数额;对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所征的捐税,在出口时退还或因出口而免税的,进口国对这种退税或免税不得征收反贴补税;对于受到贴补的商品,进口国不得同时对它既征收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贴补税。
6,谁可以比较通俗的解释一下反补贴税啊
反补贴税,是指对进口商品使用的一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目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护进口国的制造商。
举例:本来我们国家出口到美国的轮胎收税10%,可是我们国家政府对轮胎企业补贴,这就导致我们的轮胎出口企业赚更多的利润,成本更低,在美国市场更有竞争力,打击了美国本土的轮胎企业,美国政府为了保护他们的企业,就将进口关税提高到15%,这增加的5%就是反补贴税。这样我们的轮胎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优势就不明显了,美国政府就达到保护他们自己轮胎企业的目的了。
7,补贴与反补贴主要内容?
补贴Subsidies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其特征如下:
1) 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此处的政府行为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且还包括政府干预的私人机构的补贴行为。
2) 补贴是一种财政行为:即政府公共帐户存在开支。
3) 补贴必须授予被补贴方某种利益:一般认为这种利益是受补贴方从某项政府补贴计划中取得了某些它在市场中不能取得的价值。
4) 补贴应具有专向性:专向性补贴是指政府有选择或有差别地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补贴。
反补贴: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针对前两种补贴,一是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经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进口成员根据国内反补贴法令通过调查征收反补贴税。
[编辑本段]特点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WTO规定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相比,反补贴作为新型贸易壁垒对一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其特点如下:
1.反补贴的应诉主体为政府。补贴是政府行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和特定行业,而反补贴则会影响被调查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总体经济战略。
2.反补贴的调查范围更广泛。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仅涉及特定企业或产品,而反补贴的涉及面更加广泛,调查范围可能接受政府补贴对象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危害更大。
3.反补贴的影响时间较长。相对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持久。为应对反补贴调查,一国政府必须逐步调整相应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这种调整将在长时间内对一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4.反补贴具有更强的连锁效应。在一成员方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国对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欧盟等其他WTO成员国可能会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产品。
[编辑本段]种类
(1)临时措施。是为顺利进行继续调查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也是进口国调查机关决定是否最终征收反补贴税的前序性非正式措施。调查机关采取临时性措施,表明其对补贴的存在和补贴进口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已经有了初步肯定性的结论,但采取临时措施并不表明一定要采取最终的反补贴措施。
(2)承诺。承诺主体包括产品的原产国政府或出口国政府,自愿承诺的情形一旦出现,则可以中止或终止调查,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调查中承诺的形式不仅限于价格上的承诺,还包括补贴的取消或限制等情况。
(3)反补贴税征收。是指调查机关在仲裁时最终确定征收反补贴税。如果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存在补贴和产业损害,调查机关便可决定对手补贴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不得超过经确认而存在的补贴额。反补贴税的执行期限只能以抵消补贴所造成的损害所必需的时间为准,执行期限不得长于5年。如调查机关通过调查确认有“充分理由”,可适当延长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