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什么的财政政策 什么的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什么的财政政策 什么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温总理在201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下面是截取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

2,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什么呢?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长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3.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希望采纳

3,我国货币政策是什么

  当前我国的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 万存知


  (经济学人·北京)一、关于当前的货币形势
  从2000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当前货币形势的典型特点是广义货币(M2)增势下降,狭义货币(M1)增势大幅回升。9月末,M2增长13.4%,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M1增长20.8%,比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
  引起M2变化的原因,从统计上看是准货币中储蓄存款的分流。今年前9个月累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增加388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108亿元,增长6.5%,增幅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其内在的经济原因是,(1)国债发行。居民踊跃购买国债的资金据典型调查约有半数是储蓄存款的转移。(2)股市活跃。居民投资股市分流了大量的储蓄存款。(3)消费增加。随着住房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今年居民在这两方面的消费支出大量增加,减少了其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引起M1变化的原因,从统计上看是企业活期存款的大量增加。今年前9个月累计,企业活期存款增加390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428亿元,增长23.8%,增幅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其内在的经济原因是,(1)银行贷款的增加。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仅对工、商及建筑企业的贷款增加较多;而且对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也有大量的增加。这促进了企业活期存款的上升。(2)企业效益逐步好转。今年以来,企业产销率提高,利润增加;库存下降,货款回笼情况有所好转,相对增加了企业的活期存款。(3)企业从股市上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4)股市降温。今年以来,企业直接进入股市的证券投资大量增加,三季度后,股市有所回落,部分炒股资金回流银行,相对增加了企业的活期存款。
  二、充分估价当前的货币政策效果
  2000年,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确定的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M2)增长14-15%,狭义货币(M1)增长15-17%,流通中现金(M0)增加额控制在1500亿元以内,国家银行指导性贷款计划增加8600亿元,继续保持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在前几年先后七次下调利率、取消国家银行贷款规模管理、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下调准备金率、改进再贷款管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财政资金配套贷款、推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布一系列信贷指导意见改善对农业、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2000年又在以下五个方面 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年初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年中基本放开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利率改革正按循序渐进的要求稳步进行。
  (二)通过培育金融市场,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中央银行通过改进贴现和再贴现管理,积极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缓解了企业拖欠的矛盾, 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减轻了银行贷款的压力。中央银行通过推行股票质押贷款办法,沟通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解决了两个市场的分割状态,既有利于增加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又有利于促进两个市场的共同发展。
  (三)改进基础货币调控方法。相对降低中央银行再贷款 这个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在基础货币管理中,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四)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统一,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防范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中央银行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增加了对城乡信用社和小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
  (五)有针对性地发布信贷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商业银 行改进信贷管理,支持农业、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支持与财政资金配套贷款的增加。
  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看:这些货币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前三季度的数据,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进入“零通胀、高增长”的状态,估计全年形势不会发生大的逆转。据此,货币政策似处于最佳状态。
  为什么说当前处于“零通服’状态呢?这是因为:
  (一)持续数年的通货紧缩趋势已经基本消除。综合表现在以下三个回升上:一是物价水平止跌回升。1-9月累计,居民消费物价(CPI)同比上升0.2%;从月环比看,7、8、9三个月CPI已连续保持正增长,其中,医疗保健、居住和服务项目价 格上涨较多,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物价回升势头较为明显。二是经济增长持续保持回升势头。今年一季度经济(GDP)增长8.1%上半年增长8.2%,前3季度累计增长8.2%明显 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推动增长的各要素看,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升,1-9月累计增长9.9%,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1-9月累计增长9.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1-9月累计增长29.1%, 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三是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 预期上升。从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对5000户企业的景气调查问卷情况看,企业家认为“当季宏观经济形势正常”所占的比重 比上季提高2.7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人7个百分点,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所占的比重比上季提高1.4个百 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企业预期在逐步回升。从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看,前9个月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股指大幅上升,成交十分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公众预期的好转。综合看,物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信心问题。在以上三个因素中,经济增长和公众预期的变化趋势从根本上代表了物价的走势。
  (二)未来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预计2000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这是因为:1、2000年经济环境不会过热。从需求状况看,预计未来投资增势会有所减缓;消费会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进出口贸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顺差的规模将会缩小。从宏观经济总体趋势看,预计未来宏观经济将继 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会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波动,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约为7.5-8.5%。在前述需求条件下,保持这么一个增长速度,供需总量基本可以达到平衡。预计今年全年消费物价上升见5%左右,2001年消费物价上升1%左右。物价基本稳定,几近“零通胀”的状态。2、2000年宏观政策不会导致需求膨胀。未来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首先是继续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推动内需,否则,经济有可能再次下滑。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 财政发债的潜力正在逐步缩小,在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货币存量急剧扩大,宏观政策无论是依靠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继续大幅扩张的空问已十分有限。因此,未来宏观政策在总量上宜继续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同时适时 推进结构调整。这样,从宏观政策的主导面分析,2001年财政 策扩张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三、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 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增加与财政资金的配套贷款,同时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未来年份须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年来为什么不比 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l)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 问题。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 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信贷制度也有待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 积极的货币政策,过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但不能扩大有效需求,反而会产生新的重复建设,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甚至 有可能导致经济循序混乱和金融失控,这是非常危险的。(4)不提积极的货币政策,不等于不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也决不 意味着货币政策是消极的和无所作为的。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的部署,主动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扩大货币供应量,既考虑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又注意避免盲目扩张货币供应,促进了经济增长。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从根本上保持币值的稳定。实 践证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创造一个良好 的货币环境。偏离这一目标,可能使国民经济得益于一时,但 却会给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并危及社会稳定。

4,2020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5,货币政策有哪几种

货币政策分为如下三种: 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然后用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便刺激投资和消费。 2、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然后来减少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 3、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需要保证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是用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方式有以下方面: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