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也就当成2贯了。家财万贯,则1000万文,在有些时期,能兑换500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黄金,也就是说, 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呵呵。几十斤黄金,在以前是很厉害了呐,不过在今天看来那些黄金也就100多200万的,不能算是富翁了。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金银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两金兑20贯,1两银兑1.5贯。岳珂的《金陀续编》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两金兑30贯,1两银兑2.3贯。 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两银=1贯。道光年间,由于进口鸦片和后来的鸦片战争,涨到1两银兑2贯左右!

2,古代钱的单位是贯是多少呢?

一直在变化,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所以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并不影响我们对物价的计算。 就当时而言,绍兴十三年后,“统制、副统制一百五十贯”,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相山集卷20)考虑当时一人一日食米两升,则一个月下来,食米为六十升,此外还要养活家人,则米九斗并不算多。这里提到的“优而且厚”,应该是指钱九贯。 不要为古人分忧了,哈哈

3,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一贯钱是指一千钱,又叫一吊钱。 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民国的“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 方孔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圆形硬币,一般是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贯钱。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 扩展资料: 古代钱币的起源: 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区,后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单位为“朋”,每拾枚币为“一朋”。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明末清初还使用贝作为货币,称为“ba (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巴’)”。 公元前11世纪,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 货贝就是古代钱币的起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钱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孔钱

4,古时一贯钱等于多少枚铜钱

在唐代及唐代以前:一贯钱 = 1000文铜钱;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一贯钱 = 770文铜钱; 扩展资料: 古代货币关系: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1、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1)、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2)、一两白银 (3)、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2、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

5,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 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6,古代钱的单位“贯”是多少?

清朝1贯=1两银子。 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为一贯或一吊。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所以,一文两贯,其实也就是2001文钱,也就当成2贯了。家财万贯,则1000万文,在有些时期,能兑换500两黄金,古时1两大概为37克黄金,也就是说,家财万贯的大概有37斤的黄金。

7,古代1贯钱等于多少量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最确切的答案的。古代时,官方通常设定为一贯钱的价值与一两白银相等,而一贯钱是1000文。但由于所铸的铜钱质量差别很大,所以实际情况总是在变化。通常乱世所铸铜钱缺斤短两,分量不足,含铜量还低,要知道铜钱之所以能够作为货币流通,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的铜的价值,所以,乱世中的铜钱自然就不值钱,百姓更加喜欢用白银交易,此时一两白银换三四千文也是常有的事。反之,盛世时,铜钱的含铜量高,分量足,往往能够达到一两白银换100文的标准,有时铜钱的质量很好,甚至兑换率更高。有人甚至把质量高的铜钱用白银收购,化掉后制成铜器出售,可以赚更多的钱。总的来说,一两白银兑换铜钱应该在1000至1500文之间,也就是1贯到一贯半。
至于黄金和白银的兑换关系,随着时代不同,以及黄金白银的产量变化而变化,通常应该是一两白银兑换16至18两白银的样子,也经常会有一些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