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请问现在南方供暖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请问现在南方供暖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现在南方供暖最好的方式还需要探讨,南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供暖方式: 一、空调采暖 空调是南方最常用的一种采暖方式,虽然方便,但是采暖效果却不怎么好。因为冷气下沉,热气上升,空调一般安装在人们头顶的位置,夏季制冷还好,冬季采暖就非常不舒适了,热量全部集中在人体的中上部,吹得人口干舌燥,但是最需要温暖的中部完全感受不到温暖。 二、电地暖 电地暖投资成本不高,升温速度快,舒适效果也非常好,看起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然而,用户使用之后,都对其高额的运行费用望而生畏,不是冷的受不了,根本就不舍得开,导致家中地暖沦为摆设。 三、燃气壁挂炉采暖 燃气壁挂炉是消耗天然气来采暖,采暖末端有地暖和暖气片两种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家庭。虽然在运行费用方面燃气壁挂炉要比电采暖略低一些,但是100平米的家庭一个月至少也得一千多元,一般的家庭依然难以接受。 四、空气能地暖空调 空气能地暖空调是新一代节能环保设备,可以采暖,也可以制冷,看起来和空调差不多。不过,在效果方面,空气能地暖空调要强的多,它的采暖末端和壁挂炉差不多,有地暖和暖气片两种选择,舒适度非常好。不过由于南方建筑不保温,大家可以选择暖气片,即开即用,能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消耗。 扩展资料 人大代表建议南方试点供暖: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沿长江重新划定供暖分界线”“尽快启动南方供暖问题研究”“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等相关建议。 他告诉记者,南方城市供暖不是新问题,现在北方有集中供暖,南方没有,但南方供暖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南方供暖既有必要性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周洪宇说:“我几年前就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这个问题,不少北方或者更南地区的同志认为不需要,但很多长江流域等地方的同志认为,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为什么南方不集中供暖

  1.秦岭淮河这条百年供暖分界线,能否在短时间内另定他规。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至今,这条线的划定已102年。 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划定理由是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而如今,随着气候的变化多端,和各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南方居民认为,已经有能力和有必要在南方实现供暖。 2.南方原有的城市管网设计,是否适合集中供暖。 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因此,南方并不适合像北方那样进行大规模集中供暖,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即便实现了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 此外,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而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南方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加之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无孔不入,难以实现集中供热。 3.如果采取集中供暖,南方的能源消耗是否能同北方持平。 专家认为,南方不需要统一取暖,而应根据各家各户情况灵活掌握。因为南方集中取暖,能耗太大,分户采暖则完全可根据各家需要控制开关时间。   而就南方的供暖方式来讲,如果集中供暖暂时没有条件全面实现,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及供暖基本没有基础,如果大面积覆盖使用集中供暖的话,人力、物力、财力及资源等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对于南方用户独立供暖来说,可以省去不少精力,而用户在使用独立供暖时,也可以独立调节供暖温度,使用起来更加人性化。目前,南方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使用天然气,而利用天然气+暖气片供暖的最佳搭档便是独立采暖。自采暖是自己烧,温度达到一定的时候,暖气就不烧了,选择铜铝复合暖气片的话,铜铝的壁厚薄,散热快,比较节能,耐腐蚀性好。

3,暖气集中供暖暖气片选哪种好?

综合考虑集中供暖的特点,推荐使用以下两种类型的暖气片: 1、钢制暖气片 钢制暖气片是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暖气片类型,其存水量大、抗压、抗腐蚀性能强,散热量大,采暖舒适环保,性比价很高。不过,由于钢材易被氧化腐蚀,为保证散热器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年限,生产厂家多会对产品进行防腐蚀处理,消费者选购时应对此多加注意。 以钢制暖气片为例,整体均采用SPCC冷轧低碳钢管,钢材韧性好,抗拉伸性强。裸管壁厚1.8MM,片头壁厚头2.2MM,壁厚增加,更厚重更耐压;采用独有防腐工艺加工。 双重防腐,双重隔离,使产品具有较强的耐腐、抗压性能,使用寿命超长,足以应付系统持续时间较长、供热压力大以及供暖环境复杂等状况。 2、铜铝复合暖气片 是现代新型暖气片之一,由铝型材、铜管经液压胀管工艺制作而成。热媒流经全部为紫铜管,而铜的抗腐蚀性非常强,所以最大限度保证了暖气片的抗腐蚀性能,这是铜铝复合暖气片最大的优点,对于集中供暖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铜铝卫浴新款背篓暖气片,背后双倍走水管道,加长翅片设计,材料增加50%,密集翅片充分和空气接触,散热更快更充分,散热量增加40%以上,使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不论集中供暖、独立式供暖都适合使用。 集中供暖与家庭独立式供暖相比,具备三个十分鲜明的主要特征: 1、供暖时间长,一般供热日期为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中旬,暖气系统使用时间普遍在4个月左右,在我国部分地区甚至长达5-6个月。长时间高温供热,对于系统的性能将会是严峻的考验。 2、供热压力大,集中供热的管线长,供热区域大,而且还必须保证供热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区域内,这些决定了整个系统内部有很大的压力,才能保证热源公司供给的热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用户家中。 3、供热环境较为复杂,整个集中供暖系统涉及到各家各户,里面循环的热水含氧量、含杂质情况不断变化,以及系统中配置设备也不能达到统一,从而让供暖环境变得较为复杂,尤其是水质对系统的影响明显。

4,南方家庭采暖方式哪种好?选择壁挂炉怎么样?

事实上,南方供暖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尚未下发政策,但部分南方地区的一些领域已经开展建设供暖设施。据了解,成都、南京、杭州、苏州、重庆、上海、南通、无锡等南方城市的精装房都有安装壁挂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南方也实现供暖的需求。下面,跟随金旗舰旗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南方供暖真的有必要吗,市场需求如何
众多南方伙伴认为,南方供暖很有必要,毕竟刺骨的湿冷能直接穿透棉裤棉衣,让人在整个冬季除了靠抖取暖,还是靠抖……更有一些网友的吐槽道:“我们南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抗冻体质,是生活所迫,没有暖气装备的加持,就只能用一身正气来抵挡。”
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南方冬季供暖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南方城市供暖市场》课题组的测算数据指出,2020年,“南方百城”具备供暖条件的潜在家庭为451-1266万户,到2025年将增至1778-3125万户。这一数据不仅体现南方供暖市场潜力巨大,也侧面表明,人们也希望尽快发展“南方百城”供暖市场。
南方采暖,为什么选择壁挂炉
综合经济性和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南方供暖周期较短,大规模建设集中供暖设备经济代价大、效益低、对环境影响大,并不划算。因此,因地制宜,分户供暖,按需供暖,是目前最适合南方的供暖方式。
而在目前市面上的空调、电暖器等众多采暖设备中,燃气壁挂炉凭借节能高效、环保舒适、温度自如调节、一机两用等优势,采暖效果脱颖而出,成为南方家庭供暖的心仪之选。

5,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

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苏联热电厂建设开始于三十年代,在四十年代发展较快,1980年全国共有热电厂约为1000座,供热机组的总容量达6800万千瓦以上,占火力发电机组总容量的38%左右。这些电厂向800个城镇及工业区供热,供热管道干线长约2200公里。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京第一热电厂于1957年开始建设。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为“国庆工程”十大建筑及中南海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而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从那时起,如同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一样,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划分供暖区域。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
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余年,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也只是六十年前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
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当时的这种考虑只是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尽管关于南方是否供暖的争议而在不断发酵,武汉已经成为了南方城市供暖的先行者。从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由中标“冬暖夏凉”工程的德威热力利用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暖。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除此之外,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部分小区已经实现集中供暖。
即使南方各市已经开始自主供暖,但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愿松动南北供暖“红线”。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早在2010年,仇保兴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暖,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要发文件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
而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若要像北方一样,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墙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此外,在南方,房子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水蒸气进到屋内就很难排出去,特别是夏天刮“水南风”的时候,大量的水蒸气就会在室内凝结成水,会让室内过于湿润,隔热效果很差。
实行集中供暖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困难。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不久前曾指出,“很多南方城市在社区楼盘建造时并没有集中供暖方面的设计,如果进行楼盘改造,成本极高“。事实上,即使是新楼盘,开发商也不愿意加入集中供暖的设计。雅居乐南京公司副总经理邵晴认为,涉及集中供暖的楼盘,会使建筑成本增加,所以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多此一举”。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师从苏联,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缺少对待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的灵活性。加之,“能源威胁论”鼓吹及南方城市供暖基础设施改造成本极高,开发商不愿投入,最终导致南方迟迟无法供上暖气。(文/源尔)近年来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话题一直被争论不休,2010年及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均有代表建议南方地区冬天实行集中供暖,但均没得到政策层面的认可,而且网络上关于南方统一供暖的呼吁与争论也在持续升温。日前有专家沈某称,南方人已习惯冬季的湿冷,如果突然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中国之所以实行集中供暖主要原因是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的历史阶段。苏联则是当时世界集中供热规模最大的国家,苏联热电厂建设开始于三十年代,在四十年代发展较快,1980年全国共有热电厂约为1000座,供热机组的总容量达6800万千瓦以上,占火力发电机组总容量的38%左右。这些电厂向800个城镇及工业区供热,供热管道干线长约2200公里。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作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北京第一热电厂于1957年开始建设。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为“国庆工程”十大建筑及中南海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而现行我国的供暖模式,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从那时起,如同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一样,供暖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划分供暖区域。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
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余年,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也只是六十年前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
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当时的这种考虑只是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尽管关于南方是否供暖的争议而在不断发酵,武汉已经成为了南方城市供暖的先行者。从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由中标“冬暖夏凉”工程的德威热力利用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暖。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除此之外,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部分小区已经实现集中供暖。
即使南方各市已经开始自主供暖,但相关主管部门并不愿松动南北供暖“红线”。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早在2010年,仇保兴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暖,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要发文件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
而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若要像北方一样,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墙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此外,在南方,房子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水蒸气进到屋内就很难排出去,特别是夏天刮“水南风”的时候,大量的水蒸气就会在室内凝结成水,会让室内过于湿润,隔热效果很差。
实行集中供暖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困难。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不久前曾指出,“很多南方城市在社区楼盘建造时并没有集中供暖方面的设计,如果进行楼盘改造,成本极高“。事实上,即使是新楼盘,开发商也不愿意加入集中供暖的设计。雅居乐南京公司副总经理邵晴认为,涉及集中供暖的楼盘,会使建筑成本增加,所以很多开发商不愿意“多此一举”。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师从苏联,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缺少对待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的灵活性。加之,“能源威胁论”鼓吹及南方城市供暖基础设施改造成本极高,开发商不愿投入,最终导致南方迟迟无法供上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