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可乐男孩”,时隔12年,后来怎样?
人生在世,最宝贵的莫过于就是生命了。在2008年的5月12日,发生8.0级的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给四川汶川县的同胞们带来了惨重的伤亡。这让我们意识到,在灾难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无助。但在第一时间里,我们的救援人员立马前来救助,解救千千万万条生命,其中被解救的人员当中就有这个“可乐男孩”薛枭,时隔12年,这个小男孩后来怎样了呢?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中,就有这么一个勇敢、乐观的小男孩,他叫薛枭。当时薛枭被教学楼掩埋在地下时,忍受着疼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当他被救援人员解救出来时,他并没有因此而流下眼泪表现出痛苦的模样,而是平静的对身边的救援人员说:叔叔,我想要冰冻的可乐,正是有了这句话,给予救援人员无尽的温暖。薛枭就像是一束暖光,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让这片大地重燃了希望。从此这个“可乐男孩”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眼。 事故还原 2008年的5月12号,是四川汶川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这场地震让无数的家庭破灭,无家可归。当时各地区组织救援人员前来救助,其中被救助的小男孩薛枭,在楼层的倒塌中,他坚持着了将近3天的时间,为的就是能够重新回到这个温暖的大地,在这个过程中,薛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试着推开压在身上的水泥板,最终还是未能推开它们。 薛枭感受到身边的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他更不想放弃,在这漫长的救援时间里,薛枭和他的同学们只能等待,为了不放弃生的希望,薛枭和同学们轮流唱着歌曲,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在5月13日,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他们,在救援的过程中,因为倒塌的房屋甚多,再加上薛枭被埋在深的一个位置,要想把薛枭救出来,就必须要把这些障碍一点一点的搬开,所以这次救援任务极其艰难。薛枭也更没有因此而气馁,就在这时薛枭反而和救援人员们聊起了天,缓解了沉重的气氛。救援人员还问他,你出来了之后要做什么呢?薛枭说我想要喝冰冻的可乐,因为我很渴。终于在5月15号的下午,被救援人员解救出来,那一刻,他并没有因此而留下了眼泪,也正是这样,“可乐男孩”薛枭的故事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可乐男孩”薛枭的现状 在长达三天的救援中,可乐男孩的右臂由于被压太长时间,导致坏死,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截肢。但对于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来说,薛枭是幸运的。在5月25日的时候,那位在抗震救灾救助过他的救援人员亲自送来了可乐男孩喜欢的可口可乐。之后,可乐男孩,还被评为了“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这个称号。2013年毕业后,他进入可口可乐公司上班,他也成为了真正的可口可乐男孩。 对于这个勇敢、积极向上的男孩你们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呢?最后欢迎大家前来留言。
40年前在长城上第一个喝可乐的中国小男孩,如今怎么样了?
这位喝可乐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是某公司的CEO了,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下,他也是慢慢地成为一名顶梁柱,成为了一位成功人士。而在他的变化下,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也在慢慢地变好 一丶男孩当时所处的时代,究竟是怎样新中国刚开始的时候,百废待兴,许多事物都是比较老旧还有待改变的,经济也是非常低落,需要慢慢复苏,从男孩的绿色军装,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抗战多年从而变得颓丧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为了给这种风气带来转变,就是需要有新的风气,而男孩身处的长城也代表着中国的雄狮正在慢慢崛起。 二丶照片为何会带来如此反响呢?这张照片是站在雄伟的长城上拍的,他手中的可口可乐也是格外的耀眼,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也是中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而且这张照片也被看做是中国对美国关系的开放。 三丶曾经成为可口可乐第一人,如今怎样呢这位男孩,他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也是成为了一名公司的CEO,也是因为自己的热爱,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高尔夫运动解说员,他在后来也是通过这张照片跟那位摄像师所认识。他一开始还不知道这个小男孩就是他自己,经过他的追问,他妈妈才告诉他,这个原来是他自己。而有趣的是,在他第一次解说高尔夫比赛时,那场比赛的赞助商恰恰是可口可乐。 改革开放40多年,也是见证了中国在慢慢改变,中国也是慢慢有了自己的饮料品牌,我们的饮料也不仅仅只有可口可乐了,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也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真正实现了从物资短缺到多样选择,不仅仅那个喝可乐的男孩改变了,改变的是整个中国的发展状况。
第一位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其照片火爆全球,后来过得如何?
记录成长历程的幼时照片和喝可乐都是平常无奇的事情,但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第一个在长城上喝可乐的中国男孩时,其寓意深刻,照片曾经火爆全球。 更为有趣的是,几十年后,当小男孩成为中年人时,这张带着时代烙印的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可口可乐公司还去寻找照片里的中国男孩,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0年前,中国男孩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火爆全球 中国的古老文明对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们来说,都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人能来中国实地考察的人是少之又少,他们也只能从本国的媒体上看到对中国的宣传。而那些报道未必都是真实的,能亲自到中国走一走是很多外国人的一个梦想。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我国与多国邦交的正常化,都为外国记者和人士提供了更多来华的机会。1979年,美国记者詹姆斯就顺利办理了来华签证。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从西周至清朝,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修筑长城,来防御敌人入侵,长城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沉淀。 站在长城上,詹姆斯的手不停地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他不能放过长城上的每一处信息。随着相机视角的不断转动,一个七八岁的中国小男孩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这是一个北京小男孩,他叫黑建涛,正跟随着父母一起在登长城,也许是走路累了的缘故,小男孩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但此时拿着相机四处拍摄的詹姆斯吸引了他,小男孩立刻打起精神,好奇地走到詹姆斯身边,看外国叔叔拍摄。 可能是来自记者的敏锐感,中国小男孩的到来,让一幅新闻照片的构思瞬间呈现在詹姆斯的脑海里。经过黑建涛父母的同意后,詹姆斯要在长城上为小男孩拍一些照片。 在镜头里,一身绿色军装、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似乎显得有些单调,好像缺少点什么,到底要补充什么到画面里呢?詹姆斯思索着,突然他灵感一动,从背包里拿出一瓶可口可乐。 詹姆斯把可乐瓶打开,插入一根吸管然后递给了黑建涛。当年的中国,小朋友们能喝上一口汽水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哪里见过易拉罐装的可乐呀。 只见黑建涛右手拿着可乐,显得稍微有些羞涩,他轻轻地从吸管里吸了一口可乐,左手像大人一样随意地插到裤兜里,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詹姆斯按下快门,捕捉住了这美好的瞬间,这也是小朋友最幸福、自然的一瞬间。 詹姆斯回国后,将照片刊登在了《国家地理杂志》上,并为照片取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照片的发表一时间火爆全球,引起各国政客们的强烈反响。 因为1978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1979年,中国男孩在长城上喝着来自美国的可口可乐,在无意之中也寓意了一定的国际关系。 40年后,照片再现,小男孩已成为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40年前,没有现如今发达的网络,照片在美国的刊登,黑建涛和家人没能见到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2018年底,一本书的出版却又让这张照片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五洲出版社选取了从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中外记者的摄影照片,从中精选出300张组成了一本摄像集《时间的力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詹姆斯拍摄的那张黑建涛喝可乐的照片竟成了此书的封面。 40年后,照片《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再次亮相。人们不禁要问,照片中的小男孩如今在哪里,过得怎样呢?当年黑建涛七八岁,现如今他已是步入50岁的中年人了,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上海工作,并且事业有成,目前担任格林纳达国际商务中心的CEO。 对于在长城上拍摄照片的事情,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黑建涛和他的父母早已忘记了。直到《时间的力量》出版发行后,有亲戚看到了封面上这个手拿可乐的小男孩,好像与小时候的黑建涛很相像,就赶紧把封面拍下来发给了他。 看着这张照片,黑建涛的记忆里依稀有一点印象,但也不能完全肯定,他又将照片发给母亲辨认。 黑建涛的母亲一眼便看出封面照片中的小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黑母特别激动,没想到时隔近40年,还能再次见到儿子年幼时的照片,而且刊登在摄影集的封面。 黑建涛一时间也成为周围人热议的对象,大家都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者。 可口可乐公司也在寻找照片上的男孩,这位历史的小见证者 更为凑巧的是,当《时间的力量》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可口可乐公司也正在筹办重返中国市场40周年纪念活动,当他们看到在长城上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时也非常激动,他们说一定要找到当年这张照片的主角。 很快,格林达纳大使馆帮助可口可乐公司找到了照片上的中国小男孩。随后,黑建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系统大会,当会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当年自己喝可乐的照片时,黑建涛激动不已。 一切都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1886年,美国药剂师约翰在研发饮料时,其助手误将一杯苏打水打翻入其中,才有了口感更好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在上海建厂,1949年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 1979年,可口可乐再次出现在中国市场,现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 《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不仅在《时间的力量》摄影集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也在不经意间见证了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人民生活的40年,就像黑建涛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只不过身在其中却没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