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提示: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我国“十四五计划”圆满完成。 十四五计划就是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攻关,现在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说明十四五计划已经圆满完成。具体来说,这具有三个重大意义,增进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助力高质量双循环格局,数字经济将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下来详细解释这几点。 第一、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增进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因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伴随着经济水平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实业壮大而壮大。而不是一个空中楼阁,不是一个虚无缥缈概念。这样数字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就更加牢靠,而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作为指导方向,就更能改善自身不足,逐步走向完善,所以说从整体上就增进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 第二、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将助力高质量双循环格局:首先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外循环,经济建设应该建立双循环格局。而为了建立高质量双循环,就要借助数字经济所带来高效与便捷。因为只有高效与便捷沟通方式才能把经济各个缓解有效结合成一个有机体。特别是在这个大疫情时代同时面临错综复杂国际局势,更加需要依托数字经济,需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所带来便利,这是未来之趋势。 第三、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将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不断探索与发展中,芯片,量子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运用越来越普遍,这些新技术将会逐步改变人们生活,使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数字经济未来将作为一个城市发展水平重要参考标准之一,数字经济化程度越高,往往就代表这个城市越发达。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39.8%
提示: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39.8%

  在15日上午举行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介绍,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始终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王建伟说。据测算,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发展壮大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强化数字经济治理、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具体来看——

  新型基础设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5月底,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用户数突破5000万,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2亿户。“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300多个城市。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步伐日益坚实。“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50个,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880万台套,平台创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超6000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制造业领域,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重点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成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了鸿蒙、欧拉等一批重量级开源项目。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10年新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的业务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

  此外,数据要素活力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他介绍,下一步将夯实数字根基,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继续加大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力度,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改造,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

  同时,深化融合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瞄准重点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激活数据潜能,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数字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深化交流合作,拓展数字经济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