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吴恩达在百度是什么职位?
- 2,吴恩达是第几位离开百度无人车业务的高管?
- 3,如何评价吴恩达的学术地位
- 4,吴恩达的人物经历
- 5,百度吴恩达离职是怎么回事?
- 6,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系统手机究竟有多强
- 7,深圳有哪些大企业,例如腾讯和华为这样的?
- 8,深圳有哪些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啊?
1,吴恩达在百度是什么职位?
吴恩达(Andrew Ng),华裔美国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 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也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with Daphne Koller)。 2011年,吴恩达在Google创建Google Brain项目,以通过分布式集群计算机开发超大规模的人工神经网络。 2014年5月16日,吴恩达加入百度,负责“百度大脑”计划,同时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2015年6月5日,吴恩达暂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的Acting Director职务。2017年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将离职。
2,吴恩达是第几位离开百度无人车业务的高管?
在3月22日中午,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在微博、英文自媒体平台Medium、Twitter等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将从百度离职开启自己人工智能的新篇章。 百度方面确认了该消息,其官方微博转发了吴恩达宣布离职的公开信,并表示了感谢和祝福。继余凯、倪凯、王劲之后,吴恩达成了出走百度的第四位无人车业务相关的高管。 吴恩达于2014年5月加入百度,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其中包括著名的百度大脑Baidu Brain计划。自动驾驶项目的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是“百度大脑”在汽车领域的垂直应用。 吴恩达与自动驾驶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离开或多或少会对自动驾驶项目推进产生影响。 据媒体爆料,百度今日中午披露吴恩达即将离职的内部邮件中,还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 百度将进一步深度整合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组成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 百度任命副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王海峰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Estaff成员。 事实上,在整个AI技术平台体系大变动之前,今年3月1日,百度已经对车业务进行了小范围的整合。百度梳理汽车业务,成立了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 未来IDG将由自动驾驶事业部(L4)、智能汽车事业部(L3)、车联网业务(Car Life etc.)共同组成。 显然百度用一系列深度整合表示了落地人工智能的决心,并在组织架构上表现对汽车业务的偏倚,但留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尤其是近几年,百度汽车业务相关部门的核心高管连续流失。 同时百度始终没有为L4自动驾驶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3月传出1亿美元投资蔚来汽车的新闻,被视为百度在一系列动荡后,开始为L4自动驾驶业务重新寻找机会。 “5年内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目标的实现已迫在眉睫。此番人工智能体系大调整之后,百度汽车业务的下一步动作将备受关注。
3,如何评价吴恩达的学术地位
首先我觉得Andrew Ng是偏工程一点的,你在google学术上搜machine learning,他确实排不到第一页,他在讲课的时候也说过他和他的学生发会议多一点。但是这也绝对不能成为vczh黑他的理由,国内有多少人是通过看斯坦福cs299或者是网易的公开课或者是coursera上的课程才准备进入机器学习领域的,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啊。
2007年,吴恩达获得斯隆奖(Sloan Fellowship)。
2008年,吴恩达入选“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TR35”,即《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评选出的科技创新35俊杰,入选者是35岁以下的35个世界上最顶级的创新者之一。
“计算机和思想奖”的获得者。
2013年,吴恩达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成为16位科技界代表之一。
吴恩达加盟百度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要的外援。
4,吴恩达的人物经历
吴恩达1976年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位香港医生 ,英文名叫Andrew Ng,吴恩达年轻时候在香港和新加坡度过。1992年吴恩达就读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并于1997年获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在1998年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并从这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工作。他(2002年)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吴恩达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主要成就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他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2010年,时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吴恩达加入谷歌开发团队XLab——这个团队已先后为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两个知名项目。吴恩达与谷歌顶级工程师开始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能以与人类大脑学习新事物相同的方式来学习现实生活。谷歌将这个项目命名为“谷歌大脑”。吴恩达最知名的是,所开发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观看一周YouTube视频,自主学会识别哪些是关于猫的视频。这个案例为人工智能领域翻开崭新一页。吴恩达表示,未来将会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使用该项技术,来识别车前面的动物或者小孩,从而及时躲避。2014年5月16日,百度宣布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计划。 2014年5月19日,百度宣布任命吴恩达博士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进的最重量级人物。消息一经公布,就成为国际科技界的关注话题。美国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甚至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对未来给予展望:“百度将领导一个创新的软件技术时代,更加了解世界。”
5,百度吴恩达离职是怎么回事?
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英文自媒体平台Medium及微博Twitter等个人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即将从百度离职,开启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篇章:在美国专注于他喜欢且擅长的新领域孵化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吴恩达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感慨,现在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机会太多,但人才太少”。对百度而言,吴恩达的离开不仅意味着百度损失了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也意味着百度高层再次经历人事震荡。伴随着他的离职,百度进一步调整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包括NLP(自然语言处理)、KG(知识图谱)、IDL(深度学习研究院)、Speech(语音)、Big Data(大数据)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将进一步深度整合,组成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任命百度副总裁王海峰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向陆奇汇报。
6,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系统手机究竟有多强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硅谷科技巨头们下一轮竞争的主战场,拥有 41 年历史的微软也正在不断打磨它手中的武器。 上周五,微软在北京发布了人工智能小冰的第四代产品。作为微软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也来到了现场。随后,他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向外界介绍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成果和发展思路。 陆奇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 10 年全球科技领域和互联网行业创新的主要增长点。而赋予其向人类一样的对话能力,是这场革命的基础。 在硅谷和北京,有至少数百家创业团队在搭建类似的服务与对话系统,试图攻克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生活与工作场景。陆奇在文章中说。不过他同时认为,这种趋势同时不可避免地赋予了对话以太多的功能与含义。 因此在设计小冰时,微软特别强调了这是一个没用的人工智能,她并没有被设计成某一个领域的专家,用来解决某种对话需求,而是尽可能地让她能够像一个真正人类一样与用户进行沟通。 陆奇认为,当人工智能不再被视为带引号和加粗强调的概念,而变成如同电灯、洗碗机、电脑、手机一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时,这才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普及。 以下是他的署名文章全文: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软并不是一个新兵。在过去的 20 年里,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成果。当前,终于到了把这些研发积淀融入我们的产品与服务的时候了。 人工智能:人与世界之外的第三极 通过最近两三年微软小冰和小娜的产品开发与运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 10 年全球科技领域和互联网行业创新的主要增长点,而意义更重大的是,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与世界之外的第三极,并成为新的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 让人工智能具有这种对话的能力,是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梦想。包括微软、谷歌、Facebook、IBM 和百度等大公司,都在这一领域上投入巨资。在硅谷和北京,有至少数百家创业团队在搭建类似的服务与对话系统,试图攻克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生活与工作场景。 其中,我们看到一些同行业者进行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但都不可避免地赋予了对话以太多的功能与含义。 这让我想起微软在小冰身上的一些有趣探索。去年 11 月,小冰正式入驻美拍平台。但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美拍用户不相信小冰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而小冰发布的每一条美拍视频平均可以得到超过 120 万的播放量和 2 万条弹幕。自 2014 年发布以来,小冰已经拥有超过 4200 万用户,累计对话量超过 200 亿。这是巨大的成功。初次听到小冰团队向我汇报这一数字时,我与很多微软总部的同事都表示不敢相信。即便与中国超过 7 亿的网民基数相比,这都是巨大的成功。 微软小冰做对了两件事 今年上半年还有一家美国媒体将小冰比作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图灵测试。 这更引发了我与许多同事的思考。微软究竟做对了什么?随着小冰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有哪些经验是可以被复制的? 通过与小冰团队长达几个月的讨论,我们觉得小冰做对了两件事: 1. 情感计算框架:微软在两年前提出了情感计算框架。一开始,我们认为这个框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而不仅仅是小冰,都应当考虑在 IQ 之外,引入 EQ 这个新的维度。后来,随着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这件事,几乎渗透在我们今天生活与工作的每个方面。无论你是在一个电商 App 里买东西,还是在一个社交平台里互动,都不再仅仅是功能实现,而是要体现出温度,体现出 EQ 的特点,这个维度越强大,这个平台的表现就越好。所以,我们认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把情感计算视为一种基本框架,把 EQ+IQ 当做基本维度。 2. 人工智能通用对话系统:小冰建立了一套可以自我进化的人工智能通用对话系统。这套系统很像是搜索引擎时代的长尾用户体验,不管用户抛出何种问题,小冰都能够回答,并把对话进行下去。现在看来,通过三年的发展,小冰已经实现了最初设想的随便和我对话。与小冰不同,许多友商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攻克某一细分领域,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往往会发现,面对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问题,他们所缺乏的就是小冰这样的通用对话系统。这套系统是微软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的基础,也是关键一步。 实际上,微软小冰虽然有一个小字,但在微软内部的各个技术和产品线上,比如 Windows 10、Office 365、Hololens,都和小冰有各种各样的关联与合作。我们在过去二十多年积累的,在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储备,也都放在小冰身上。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这个看起来只会对话的机器人呢?因为微软认为,对话即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三个大时代:对话即平台 在信息科技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大时代,曾经出现过两次。每一次都伴随着交互的革命。第一次,是当个人电脑崛起时,图形用户界面成为用户交互的接口。那个时代的推动者以微软为代表。第二次,当互联网崛起时,人们开始通过搜索引擎和浏览器与世界连接。谷歌成为了第二个时代的代表。 微软认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和云的发展,还只是第三个时代的萌芽,只是这个新时代的过渡阶段。真正的第三个大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而它的核心革命,就是对话即平台的崛起。我们把它称之为 Conversations as a Platform(CaaP)。 实际上,以对话为核心的这个新的时代,在数据量、用户连接和技术条件集大成之后,更像是一种回归。 为什么我们把它定义为一种回归?其实如果大家还有印象,早在 PC 普及和搜索引擎崛起的时候,人们并不是像今天这样用键盘和鼠标和机器对话、在搜索框里用关键字来搜索的。人们最初的体验,是直接和电脑说话、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完整的对话。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具备,才使人们不得不去学着使用机器能理解的输入方式和关键词来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对话自始至终是最自然的交互形式,只是当时还不具备条件而已。
7,深圳有哪些大企业,例如腾讯和华为这样的?
深圳本土世界500强:比亚迪汽车集团 华为通讯集团
深圳全国性大型企业:新天下集团(神舟电脑)、汇源果汁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商银行(总部)、平安保险公司(总部)、平安银行、康佳集团、创维集团、长城电脑公司、TCL集团(深圳)、腾讯公司、华侨城集团、中兴通讯公司、金蝶软件公司、好易通科技公司、诺亚舟公司、三九医药集团、深圳发展银行、万科企业集团、中航集团、联想集团(深圳)、中国对外贸易集团等等家喻户晓的名企,其他也很有实力的公司我就不说了,很多人不知道,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跟我聊!
8,深圳有哪些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啊?
腾讯 百度深圳分公司 阿里深圳分公司 大疆科技 顺丰快递 迅雷 IUNI 无秘 美啦 土巴兔 本地宝 微众银行 随手记 糗事百科 雷锋网 芒果网 珍爱网 深圳之窗 互联在线 黎明网络 KnewOne 美啦美妆 辣妈帮 富途 金斧子 趣分期 卷皮网 品尚红酒 500彩票 博雅 快播 手机厂商(TCL、vivo、金立、中兴、华为、OPPO、一加、魅族) 宜搜 金蝶 平安科技 甲骨文 微软 IBM 柠檬王 华为 Zaker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