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电商 > 正文

目录

1,会计里面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

会计里面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 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但按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提取的四项减值准备一律视作会计政策变更,并予追溯调整。

2,追溯调整法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   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但按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提取的四项减值准备一律视作会计政策变更,并予追溯调整。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会计硕士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3,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会计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分别两种情形:①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办法,这时应当按照规定的办法进行。②国家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是属于法规、规章要求而变更会计政策,还是因为经营环境、客观情况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可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是国家法规、制度要求的。自98年国家颁布了投资准则,比例达20%及以上就采用权益法(以前是50%以上采用)。
2、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从原规定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
3、坏帐核算从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4、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

5、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应收款项从不计提准备改为计提准备。
6、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7.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二》规定: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除由原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计提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提取比例)改按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外,企业由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按账龄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或由账龄分析法改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均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如属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2)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所做的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企业再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4,帮详细的解答下会计政策变更中的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上一直采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根据上述定义的表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例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在财务报表只提供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比较数据的情况下,上述第(2)项,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即为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期初留存收益,可以从上年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需要计算确定的是第(1)项,即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上期期初留存收益金额。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经典例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原所得税政策采用应付税款法,从2007年1月1日将所得税政策从应付税款法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9600万元,按账龄分析法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l500万元。2007年1月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76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600万元;2007年坏账准备的借方发生额为200万元(为本年核销的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为40万元(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应收账款而转回的坏账准备)。
  (2)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3000件,每件成本为1万元,账面成本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2000件已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其余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1万元,预计销售每件A产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15万元。
  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2007年对外销售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的有关情况如下:
  X设备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系2004年10月20日购入,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7年1月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68万元,累计折旧为26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元;预计该设备未来使用及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为132万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未来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减可抵扣差异;
  (2)根据有关规定,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按照税后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1)计算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2)计算差异填入表内:

  (3)进行所得税政策变更追溯的处理,作出2007年所得税相应的会计处理。

  [例题答案]

  (1)计提准备:
  应收账款2007年应提取坏账准备=1500-(1600-200+40)=60(万元)
  存货有合同部分不要计提准备,无合同部分成本1000万元,可变现净值=(1.1-0.15)×1000=950万元,应有50万准备,2007年需要提取=50-(45-30)=35(万元)
  设备2007年末账面价值为(600-68-260)-(600-68-260)/(2+10/12)=272-96=176(万元),可收回金额132万元,需要计提准备176-132=44(万元)
  (2)计算差异填入表内

  (注:2006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7600-1600)-7600*(1-0.5%)=6000-7562=-1562万元
  2007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9600-1500)-9600*(1-0.5%)=8100-9552=-1452万元
  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68万元
  2008年末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为132万元,计税基础=600/5×(1+10/12)=220万元,差额为-88万元)

  (3)所得税处理
  追溯2007年1月1日期初数调整=(1562+45+68)×33%=552.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2.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2.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28
  贷:盈余公积 55.28

  2007年:
  应收账款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1500-9600×0.5%)-(1600-7600×0.5%)]×33%=-36.3万元
  存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50-45)×33%=1.65万元
  固定资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数(88-68)×33%=6.6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6.3+1.65+6.6=-28.05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000×33%=330万元
  2007年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330-28.05=301.9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33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01.9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