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电商 > 正文

目录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 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1、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 、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2、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比较性观察、个别物体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等几种。
4、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5、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6、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10、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理论性问题是一种需要高度的理论来解答的问题,或者是它的答案相当复杂,孩子无法真正地理解。
2、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 、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3、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4、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6、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7、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8、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0、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
1、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2、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
是自然观察评价方式。
3、问题测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5、区角活动包括学习性区角活动和游戏性区角活动等二类。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7、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矫正系统。
9、在我国的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课程、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
10、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原则有: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C)。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3、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A、孟子B、墨子C、老子 D、孔子
4、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A、乾隆 B、同治C、嘉庆D、光绪
5、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C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D、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1、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C)。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2、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 )。A、非正式量具测量 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 D、普通测量
3、“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A、2~3岁 B、3~4岁C、4~5岁 D、5~6岁
4、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A、乌龟、金鱼、娇凤、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5、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D)。A、2~3岁 B、3~4岁 C、4~5岁D、5~6岁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2、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A、简单性问题  B、操作性问题  C、理论性问题  D、直白性问题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1、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 。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 D、行为评价
2、“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A、法国B、美国C、中国 D、德国
3、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 D、自然评价
4、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 A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自然观察法 D、自然测量法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 (A) 。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B、问题测试、选择测试 C、匹配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D、匹配测试、选择测试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因其是有关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因此就被命名为科学经验。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概括的结果。
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紧密联系。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内涵的获得。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主要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科学性:指所选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2)启蒙性: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即能够理解和接受。(3)系统性: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4)时代性:指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5)地方性: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6)季节性: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季节性原则: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请简述教师在小实验中的指导要点?
为了使学前儿童的操作试验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前儿童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简单、方便使用、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数量的材料和用具..第二,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第三,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第四,交待实验规则并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
..教师演示试验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要做好预备性试验;第二,要使每个学前儿童看清试验过程;第三,演示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 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 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前儿童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4、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运动性游戏三种。
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
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儿童发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如下特点:
(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是专门化的,而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综合影响。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和家长一起学科学,自然、轻松、生动、有趣,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一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理的社会资源
要充分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二)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例如:在参观植物园以后,可以引导学前儿童种植一些花卉,并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试验和讨论。
1、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做中学”是建立在儿童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利用他们渴望观察、触摸、用手制作的愿望去建立起一个基础的但又是连贯的科学知识体系。“做中学”所探讨的问题,都是儿童所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儿童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周围,去解决问题。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做中学”强调不仅使儿童了解科学的成果和理解科学的过程,而且使儿童带着问题做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对儿童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做中学”强调让儿童在科学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二不是他人的努力去完成任务。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做中学”强调儿童的猜想、试验、记录和交流环节。科学探索使儿童的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儿童能非常个性化的描述自己的发现。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儿童学会讨论,接受分歧,达成共识。“做中学”有利于儿童的注意、兴趣等基本情绪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2、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3、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在散步过程中要给儿童相对的自由,使其有时间、有机会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在组织学前儿童散步时,随机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
4、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良好心理气氛,是进行区角活动的前提。
(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在活动过程中,应让学前儿童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的水平和需要来选择活动内容与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学前儿童参与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他们的操作情况,耐心观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水平。
(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2,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科技,青少年开创未来,让青少年插上科学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灵感,启迪科技智慧,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奠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开启青少年创造力的金钥匙,是广大青少年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我校持续开展创新大赛已经21年了,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华东六省一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近5年来,我校连续5年获奖项目在福州地区名列第一名(小学组),今年四月福建省第21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厦门举行,我校评为福建省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奖,这是福州地区唯一获取殊荣的一所小学,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我们的作法是遵循“三自”、“三性”的原则,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自”即: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3、自己制作和撰写:学生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论文必须是学生本人撰写的。
“三性”是指:1、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发明与创新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2、先进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立论有创意、有现实意义。3、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便于使用或投产。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运用与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对于小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在依据“三自”、“三性”原则的同时,可根据目前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水平,融入“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从以前重点考察学生项目的结论转变为重点指导考查项目的探究过程,考查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初步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
通过“讲座”、“办黑板报”、获奖实例讲解等方法,在每年的科技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让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反映在能够把书本学到知识,灵活地应用到探究活动中去。根据这个“定位”,在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就成为现实的可能。例如:四年级自然课《昆虫》它告诉学生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叫做完全变态,而同学们进行人工饲养金边地鳖虫实验时,发现它的一生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叫不完全变态,这就是一种升华,从获取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延伸,通过一年来的精心饲养,写出《人工饲养金边地鳖虫的实验报告》获得全国一等奖,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又获取了有关昆虫分类的知识和卵胎生的定义。通过自己动手,把金边地鳖虫的一生卵-若虫(一龄至龄)--成虫做成琥珀标本,获得全国标本二等奖。
在“玩”中萌发小发明奇想,例如我校三年级学生陈昱光同学,他平日喜欢玩牌,同学们叫他“牌精”,在一次偶然机会,他突发奇想,发明了一套“汉语拼音游戏卡”,并制定游戏规则,专家点评:“很有创意,有推广价值。”该项发明获得福州市第21届科技创新一等奖。
注意身边的科学,引发创新的灵感。我校周鼎亮同学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工,他每天都要用到卷尺、计算器,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他量好尺寸,把数据记在纸上,手上,地上或木板上后,需要整理数据时,却找不到计算器。起先,他建议父亲把卷尺和计算器用胶布粘在一起,爸爸觉得有道理,就试了试,后来发现又不好用,因为要记数字时又要到处找纸笔。后来,在老师指导下,他又进一步改进,给它加上盖子,并在盖子里面添上纸和圆珠笔,便于记数据,这样多功能卷尺就做好了。这个作品获得第20届福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专家点评:该项目完成了一种卷尺的多功能目的,属于一种简单的组合方式。
坚持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在创造实践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心灵”,手的活动可以说是大脑活动的物化表现。手是人的第二大脑,人的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手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笔尖上,应让学生动手,达到创新的目的。有这么一个事例:我校陈家珍同学在一次春游中,带了一瓶桔子水饮料,吃完了,觉得嘴巴粘糊,想喝矿泉水。可是没有了,这时她心里想:如果有一种饮料瓶有两个头,可能分别装两种饮料,那该多好啊。这时她就萌想做一个双头双用饮料瓶。用2个饮料瓶分别割掉一半,从中间加一分隔片,用502胶水粘拼,这样双头双用饮料瓶系列,获得第19届福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专家评语:作者从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启发,设计制作了能够盛两种饮料的双头双用饮料,作品构思新颖,方案实用,显示作者有较强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怎样有效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怎样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为新时期建设培养创造性人才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时,我愿意不断努力探索,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再立新功。

3,大型高科技玩具,

广州伊琪乐康体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大型企业,属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玩具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专为幼儿园、住宅小区、会所、公园、商场、私人庭院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设计生产儿童游乐设施、全民健身器材、淘气堡、水上乐园等康体设施和游乐产品。http://www.chinalargeto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