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为什么对该国货币需求大于供给呢?
- 2,为什么I>S 就是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产出 为什么L<M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 3,什么是产出正缺口
- 4,急~~~~~~~~~~~~~~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
- 5,为什么产出缺口为正表示需求大于供给
- 6,怎样用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来说明经济波动
- 7,GDP和CPI的关系
- 8,cpi和GDP之间存在着那些关系?
1,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为什么对该国货币需求大于供给呢?
国际收支顺差,简称顺差。国际收支逆差的对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其国际收入的总额大于支出的总额,即为顺差。一般冠以“+”号。
顺差,就是总出口额大于总进口额,流入外汇与流出外汇之差为正值,外汇储备额正增长。出口企业获得外汇后,需要将外汇换成本币进行再生产,所以增加了本币的需求,而从国家角度来讲,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需要发行与增加的外汇等额的本币。因此,对该国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2,为什么I>S 就是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产出 为什么L<M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IS理论中,两部门的经济体的GDP核算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者应相等。C+I=Y=C+S,所以有C=S。其中C+I代表总需求,C+S代表总产出,两边的C是一样的。如果I>S,则总需求大于总产出。LM理论中,L代表货币需求包括流动性需求,是关于收入Y和利率r的函数,M就是货币供应。货币需求以来于实物经济,是IS-LM理论的内生变量,M是外生的变量,由货币当局也就是中央银行决定,当然理论上要以实际需求来发行货币。L<M就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3,什么是产出正缺口
产品正缺口也叫产品缺口:单位或个人对于某一产品的需求量,而且是迫切需求的。
含义一
工农业生产或第三产业的运营,离不开各种产品的购置和引进,那么迫切的,必须的产品的一个需求量就是指这个产品的缺口。
例如某地区冬季需要燃煤5千吨,那么5千吨就是这个地区的煤炭产品缺口。
通常产品缺口这个量 是相对于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而言。所以谓之“缺口”,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一个嗷嗷逮捕的有鸟张开嘴巴等待食物的供应,所以产品缺口也体现了一种对特定产品的需求的迫切程度。
含义二:是指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英文为“output gap”。
例:报告中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同工业潜在产出相比,3 月份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为3.06%,为199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4,急~~~~~~~~~~~~~~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7年通货膨胀率为4.8%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全年通货膨胀率较上年同期加速升至4.8%,为11年来高点。
这较2006年1.5%的通胀水平高出两倍多。上述通货膨胀数据出现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报告中。
去年消费者物价上涨4.8%将是1996年上涨8.3%以来最快增幅。
2007年各月CPI指数
1月 2.20%
2月 2.70%
3月 3.30%
4月 3.00%
5月 3.40%
6月 4.40%
半年 3.20%
7月 5.60%
8月 6.50%
9月 6.20%
10月 6.50%
11月 6.90%
12月 6.50%
全年 4.80%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8年CPI:上半年CPI涨幅7.9%
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
2008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0%。
2008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0%。
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8.5%,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9月份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0.9%,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9%,鲜蛋价格下降4.4%。
2008年前7个月的CPI走势,表明回落趋势已经形成。我们认为,下半年CPI涨幅将继续回落,主要促成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去年下半年CPI增幅6.4%,较去年上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这一偏高的基数,将为下半年的同比增幅降低提供空间。
其次,2008年上半年,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夏收作物喜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5%,这也是我国连续5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保证了粮食充足的供应。
第三,随着出口的放缓,部分产品转而面向国内供应,使得供求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一些产品将有可能面临供过于求的现状。
此外,总体上说,我国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物价持续大幅上涨的空间和基础并不存在。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相比去年,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半年较高,下半年开始回落,总体水平估计应该在6%到8%之间.因此,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相比去年来说还是上升了.主要是上半年物价上涨太厉害.最熟知的就是猪肉了...
至于产出缺口.中国本来是一个产能过剩的国家.实际产出水平小于潜在产出水平,产出缺口为负.纯属个人意见...
5,为什么产出缺口为正表示需求大于供给
产出缺口是指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际输出大于潜在输出,则为正间隙。正缺口意味着市场需求强劲,供过于求,产能需要进一步扩大。随着正缺口的扩大,经济过热。如果实际输出小于潜在输出,则为负间隙。负产出缺口意味着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将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随着负差距的扩大,经济将进入衰退。拓展资料:一、产出缺口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其潜在产出之间差距的经济指标。潜在产出是一个经济体在达到最高效率时,即在满负荷运转时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最大价值。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潜在产出也称为产能。正如GDP可能增长或下降一样,产出缺口有两个方向:正和负;但这两个方向并不理想。当实际输出超过满容量输出时,输出间隙为正值。当需求保持高位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为了满足需求,工厂和工人超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最大产能。当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低于其满负荷能力时,产出缺口为负值。负产出缺口意味着由于需求疲软而存在闲置产能。产出缺口的存在表明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资源使用过度或不足的情况。二、产出缺口的应用 通常,在经济衰退中,实际经济产出将低于潜在产出,导致负产出缺口。负缺口的存在可能促使央行采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防止通胀低于央行的通胀目标。在经济繁荣时期,当产出增长超过潜在产出时,就会出现正产出缺口。这种情况通常被描述为“经济过热”,这将对通胀形成上行压力,并可能促使央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冷却”经济。政府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来缩小产出差距。例如,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来提振总需求,从而弥合负产出缺口。相反,当产出缺口为正时,政府将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支出和/或增税来减少需求和抑制通胀。
6,怎样用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来说明经济波动
您好,“产出缺口”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差,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反映了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状况。可以参考:当心产出缺口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作者:保罗·克鲁格曼2002年8月16日泡沫的破灭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多大程度的衰退?这是个捉弄人的问题。日本的经济没有衰退。在过去的10年里,日本经济只有2年处于负增长,而且平均来看,每年的增长率为1%。然而日本经济确确实实处于萧条之中。由于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使经济的理论产出值与实际产出值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产出缺口”转化成了失业率的增加和通货紧缩的恶化,低增长率也会像实际产出下降一样成为一个大问题。相似的分析运用于美国,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美国经济的“潜在产出”,即在充分就业情形下的产出,近年来每年增长3.5%,这多亏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但是几周前发布的修正数据表明,8个季度以来,有7个季度中实际的增长已经低于潜在水平。
7,GDP和CPI的关系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反应了物价的变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反应了经济的增长。
一般而言GDP增长的国家CPI也会同期增长
两种指标保持同步,说明经济结构发展比较合理,如果GDP增长过快,CPI增长幅度小,甚至不增长,就说明该国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不协调。例如我国,发行国债,增加出口,拉动内需是我过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但我国在拉动内需方面做的不好,增加了在外贸方面与各贸易国的矛盾,使出口受阻,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CPI与GDP平减指数基本呈相同趋势变化,也就是说,若通胀情况下,CPI和GDP平减指数会同样增加,尽管幅度略有不同。这就意味着,在通胀时期,实际GDP是呈下降趋势的,因为实际CPI与GDP平减指数是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CPI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名义GDP可能在增长,而实际GDP却是在下降的,我们所要追求的经济增长当然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由在货币贬值基础上的、名义上在增长的GDP所支撑的所谓“经济增长”本位论,是无法成立的。
其次,通货膨胀情况下,宏观经济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增长。此前,我曾在本栏发表过一篇题为“通胀压力拖累股市”的文章,谈论的是通胀与股市之间的事,其实也是通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事,因为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代表的是市场对经济发展未来的预期。如果说“通胀拖累股市”的观点已被中外的经济史所反复证明,那么其本质含义应该是“通胀拖累经济增长”。
8,cpi和GDP之间存在着那些关系?
摩根大通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政府部门在是否应该加息的问题上分歧严重。每个
部门和政府机构都有它们的考虑。在中国出现这样的分歧并不让人十分惊讶。对投
资者来说,关键问题是这种分歧对中国最终制定和执行其货币政策有多大影响。我
们认为,最终,中央政府将会遵循中央银行的观点作出决定。
按照这种逻辑继续下去,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
政策方面的独立性。这可能能够解决政府机构和各个部门在利率和货币政策方面的
分歧。中国在十月底开始加息,再次证明了中国的高层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作出恰当
的决策。接下来,中国对固定汇率政策的改变不应该成为一个例外。实际上,中国
最近对利率变动已经证实摩根大通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注意到最近这次加息意味着中国的政府部门将更多地依赖以市场为导向
的政策工具来管理当前的经济周期。我们认为,下一步的政策正常化将会是对现行
汇率制度作出变革,这是与上一轮紧缩政策的最大差别。
对当前汇率制度的最大争论在于中国是否需要增加货币弹性以解决它目前所承受
的经济挑战。在固定汇率机制下,中国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在结构上,中国
已经将自己放在了给汇率机制引入更多弹性的基础之上了。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
推移,中国将在未来的三到六个月对固定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实际上,从循环周期
的观点来看,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对付通货膨胀预期,中国
需要对汇率机制作出调整,特别是面对进口成本推高的通货膨胀来说尤为如此。
考虑到已经采取了行政性紧缩政策,并且也开始了加息周期,加息也将会成为需
求型通货膨胀中国内消费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压力并不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很
可能来自外部因素,比如石油、原材料和商品的价格高企。注意到食品价格开始稳
定,权威部门已经逐渐增加了对CPI中非食品构成因素的关注程度,这反映出中
国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因石油价格和其他进口成本而上升。
11月份的CPI月度比较下降了0.4%,这一令人惊讶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食
品价格的变化,尽管在上个月发布的第三季度的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也已经舒缓。
以一年前为基准,食品价格年增长率仅仅上涨了5.9%,是自从二月份以来最少
的增长。
新的通货膨胀令人担忧
最近的CPI上涨放缓是因为食品价格的增长放缓,而非食品价格的通货膨胀仍
然保持强劲。货币增长暗示了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威
胁很可能被夸大了。进口成本的增加是2005年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威胁。调整人
民币汇率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中国十月份的经济报告令人惊奇地好成为了CPI上涨压力显著减轻的主要表现
。与一年前相比,七月份和八月份的广义消费者价格指数达到了5.3%,九月份
下降到了5.2%,而十月份进一步下降到了4.3%。确实,月度比较,十月份
的广义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0.1%,这是这一指标自从2003年六月份以来
第一次出现下降。虽然,自从2003年年初以来,消费品物价膨胀就已经开始了
,但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才大幅上升。相应地,在粮食丰收之后,广义消费者价格
指数反映出了食品价格的稳定。月度比较,在十月份,CPI食品成分下降了0.
9%,再上个月出现了自从三月份以来的最小升幅:年度增长幅度10.0%。
期间,非食品价格持续它们的中等水平但同时稳定增长:十月份的年度增长率为
1.3%,是自从2001年八月份以来的最快速度。通货膨胀压力的重点不再是
食品因素,而是变成了更加广泛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摩根大通的观点是广义通
货膨胀率将进一步温和,在2005年可能达到年增长率3%的水平。这也成为了
我们认为适度的利率增长未来12个月里的总幅度应该为100个基点的原因。这
些预测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在未来六个月内
将放宽,这将会导致人民币适度的升值。
更缓慢的货币增长
从历史的观点上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紧密跟随货币总和的增长而增长成为了中国
的货币规律。特别是在2001年的M2数量见底之后,在2002-2003年
期间,M2实现了加速增长,这为CPI型通货膨胀自从2003年年初开始增长
铺平了道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M2增长在今年早些时候见顶意味着CPI型通
货膨胀将会进入2005年。然而,这种模式被今年的信贷紧缩措施临时打断了,
信贷紧缩措施导致了M2和银行贷款自从今年第二季度的迅速下降。真实流动性条
件令人误解的指标表明了,差不多规模的可借贷资金迅速流出了正规银行系统,而
进入了地下灰色信贷市场。
官方的M2指标再次低估的实际的流动性,在过度的一年里,M2的增长显著超
过了名义GDP的增长,幅度达到了7-8%。在未来几个月里,官方的利率上升
可能最终会缓冲掉货币的增长,因为它们将一些流动性拉回了正规的银行系统。但
是,与这种失常相对照,地下的信贷仍然在继续。
进口成本主导通货膨胀
对明年通货膨胀压力的担心涉及到了劳动力市场的条件变化。自从2003年年
末以来,空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起来,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出口企
业中。根据估计,劳动力短缺的缺口达到了200万人,这主要指的是传统意义上
从农村来的工人。这种担心是中国将最终面临劳动力供给的限制,即使是在技术含
量低的工种也是如此,这种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中国出现持续的工资推
动型通货膨胀。
我们的观点是,最近的发展已经反映出了劳动力市场的摩擦,这并不是全面的劳
动力短缺。特别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相对收入的增长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而不
是城市劳动力的减少,农村劳动力到沿海制造业中心打工的机会成本增加了。这很
可能意味着这些低收入工人的工资水平需要做一些调整,这也会与农村收入的增加
一起改善。但是,对通货膨胀的不断高企不会产生实质性地威胁。事实上,雇员整
体收入的增长正在与名义GDP一起增长,并没有暗示出总体的工资水平上升会推
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进口成本型通货膨胀是政策制定者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展望2005年的通货膨
胀,其上行的主要风险来自于进口成本的持续上涨,特别是石油、原材料和其他的
商品进口,特别是考虑到国内的资源限制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得到缓解。在中国
最近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对与能源相关的和工业原材料成本持续
上升表现出了引人注目地关心。的确,尽管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压力有明显地
放松,但是,PPI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持续上升的势头却没有减缓的迹象。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的计算,总体的进口价格始终如一地持续升高,第三季度的年增长率
达到了15.5%。如果持续不变的话,这种趋势将将会给下游产业产品制造通货
膨胀压力带来持续增加的风险。
一石二鸟
放宽人民币波动幅度将会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现在,通货膨胀的预期将成为中
国制定政策的重点。因为对2005年的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威胁来自于外部因素,
在以进口成本上升推动的通货膨胀中,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最可行的办法是升
值人民币。大量其他的重要因素已经说明中国经济需要更加有弹性的汇率机制,现
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比如,在管理中国自己的商业周期的中间,中国需要在货币
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赋予中央银行更多的主动权。
人民币适度升值的另一个潜在好处是从货币方面提高中等家庭的购买力。这将有
助于支持政府部门修正经济增长模型,使得中国更加倾向于通过国内消费来促进中
国经济的增长,这将成为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种意义上
,来自进口成本的通货膨胀压力应该得到减轻将给政策制定者们实行更加有弹性的
汇率机制增添砝码。
升值的策略和战略因素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正在处于是否决定升值人民币的战略阶段。现在是决定在什
么时候和人民币升值如何走出第一步的时候了。
摩根大通最新的调查表明,中国国内金融行业取得了一致意见:中国将不得不放
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以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比价上升。中国公开讨论的音调也在
发生改变,不再是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而是“如何”和“什么时候”将会发生,
这意味着中国的观点发生了非常重大的改变。考虑到技术上的安排,中国正在加速
对放宽和加深资本市场改革的研究,特别是衍生品和期货市场(包括指数期货和衍
生品、可交易指数基金、利率和外汇期货、利率交换和外汇交换等),中国人民银
行也要求上海期货交易所尽可能地开发风险管理金融产品。
同时,也有一些报告认为,中国沿海城市的居民也将他们存在银行的美元储蓄转
成了人民币存款,并且,有很多银行报告说,它们不得不提高某些对居民将外币兑
换成人民币的“日常限制”。当地的媒体也报道说,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
美钞已经变成了民众“不想”持有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提高了美元的存款利
率——其幅度与十月末中国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调整相比微乎其微,这对人们的行
为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实质性影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它可能使得中国人民银
行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利率的努力复杂化。
当前的汇率机制
允许放宽人民币波动幅度
正如摩根大通前几次指出的那样,原则上,当前的汇率管理——中国称之为“有
政府管理的汇率浮动”允许某种程度的人民币升值,而不必改变汇率机制。这一点
经常被市场评论员所忘记,中国可以允许汇率弹性放宽,而不需要宣布要“改革”
汇率机制。在中国于1994年贬值了人民币,从一美元兑换5.7元人民币到一
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之后,后来又升值人民币到了8.3的水平,就形成了“
有政府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最终实行
了干预并转变“有政府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为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近似固定的汇
率机制。因此,仅仅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改变它的干涉行为,而不需要改革汇率机制
,允许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再次下降。理论上,这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发生,而不需
要政府部门发布正规的声明。
考虑到美钞在美国大选之后急速贬值,中国一定要作出决定是否人民币兑美元需
要一次性升值大约5%,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政府部门可能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幅度,或者转向盯住一揽子货币。这样的行动是必要的,可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升
值的预期,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指数�REER 突然间因为
美元贬值而被实质性削弱。我们认为,中国极不愿意采取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的
步骤——这可能是中国最近公开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美元贬值的
趋势有些超出了中国政府部门可以应对的局面。最后,中国很可能不能选择一个理
想的时间改变人民币汇率。考虑到美元弱势趋势的不可避免,人民币越早地升值可
能对中国经济越有利。在当前的美元利率和汇率水平,我们不可能排除人民币逐步
放宽汇率波动范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