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主要原因: 一,是1971年美国宣告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1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后,传统的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宣告终结,转而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投放体系,货币投放总量则主要由主权国家自己控制。尽管美国也宣称将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控制通货膨胀指数,但却往往只关注美国自己的通货膨胀,而忽视全球的通货膨胀。这就为美元其后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系基础。 二,是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大量为全球所拥有,但真正的美元头寸却主要保留在美国,由此产生的超额垄断利润,成为诱惑美国不断加大美元的信用投放,扩大对外负债的内在动力。 三,是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核销、利润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在出现金融危机时,民选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并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保护,结果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自由市场机制实际上遭受严重削弱。这种情况不断积累,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四,是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组织和金融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是美元过度信用投放,必然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刺激全球经济过热过虚地增长,刺激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偏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泡沫和危机由此产生并不断聚集,最终必将爆发。 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应的国际金融秩序,其中重点就是设立一个全球流通,但又不能受制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世界货币”,并建立负责世界货币发行、管理的世界中央银行,以及世界货币清算体系或组织。这可以借鉴欧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经验,鼓励各国货币资产持有者转换成世界货币,并按照各国持有世界货币的份额配置世界中央银行的投票权。从而解决现在国际中心货币全球流通和储备与货币投放由主权国家调控的矛盾,避免单一国家或区域组织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投放货币,使世界货币的垄断利润为全球共有。
2,资金空转是什么意思?
通常理解的资金空转,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不流向实体经济。 货币空转是指比较严格的经济学定义可能是社会融资规模持续高于GDP增长率,即现金流在循环过程中跳过了实体经济这一环,陷入了金融机构间的“自循环”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现象,是指国家增发流动性后,现金流只在虚拟经济即金融行业内流动,并没有惠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扩展资料: 近年来同业业务发展过快,是造成整个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源头。大型银行从央行获得低成本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同业存贷款的方式进入到城商行、农商行等小银行,而小银行的业务合规程度不高,不但放大了资金风险,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效果也有限。 除了银监会之外,央行对于银行同业业务的整顿也未放松。央行于7月中旬对外通报了2016年同业账户专项检查情况,指出部分银行在落实账户开立管理与专项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到位问题,个别银行存在违规问题多、违规程度高,甚至在开户审核环节严重违规的现象。 针对央行和银监会打击同业套利的一系列动作,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会对其他商业银行开展违规业务起到警示作用。与此同时,将使得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萎缩,缓解资金空转的现象,促进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金融资金“空转”放大市场风险 中国新闻网-央行银监会直击同业套利 缓解资金空转现象
3,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是什么?
货币宽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作,房地产等不会因此而过快崩溃,降低利率,提高市场的货币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4,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
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作用非常重要。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成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 (1)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 (2)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3)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4)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_利率工具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