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购物站 > 电商 > 正文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空军一架歼7飞机失事,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2022年6月9日上午,湖北襄阳机场附近上空,一架空军-歼-7正在进行演习。意外突发!飞机突然失控撞向民房,导致1位群众不幸遇难,2名群众受伤。 事故是因飞机结构故障而导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令人痛心不已的消息,就是一架空军的歼7飞机在训练的时候失事,导致飞机坠落砸到了居民的房屋,而本次事故造成了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从视频的画面来看,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死亡。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事故的原因是因为飞机结构故障而导致的。 飞机失事的地点位于湖北襄阳,而本次飞机坠毁造成两人轻伤一人死亡,以及一座房屋倒塌的事故结果。所以本次因为飞机失事造成的损失比较严峻。事故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就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救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本次飞机失事的飞行员及时跳伞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那为何已经50多岁的歼-7飞机还在继续服役呢?其实这跟歼-7飞机物美价廉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歼-7飞机曾经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优秀战斗机,成本相对比较低。而我国作为航空大国,具备一定规模的战斗机飞行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这次空军歼7飞机失事导致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是非常严峻的。所幸的是飞行员及时跳伞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现在飞行员和受伤群众已经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事故责任划分将在官方通告之后才能知晓。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国内的空军训练发展还有待加强,加强飞机结构的安全检查才能降低事故率。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失事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提示: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失事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坠入湖北襄阳某机场附近, 飞机坠入后导致当地部分民房失火,具体是怎么回事的我们也不太清楚,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刻赶往现场展开救援,飞行员在飞机失事之前就已经跳伞,飞行员并没有受很严重的伤,已经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已经证实了飞机失事,暂时还不明确飞机失事的原因,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展开调查,至于后续是否会公开调查结果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个毕竟是空军战机,相关信息也不便公开和透露。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的视频在网络上公开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许是因为此前马航飞机失事给大家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如今大家看到有关飞机失事的新闻都很揪心,最想知道的就是这次事故是否有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两名群众受伤,一名群众遇难,飞行员的身状况良好,他在飞机失事前就成功跳伞,所以并没有生命危险,官方并未公开飞机失事的相关消息,目前事故还处于调查阶段。 当时这架空军战机正在接受训练,训练过程中突然情况,导致飞机失去控制,飞机失控后坠入湖北襄阳某机场附近。落在附近的村庄内,导致民房失火,这就是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官方的调查结果。 大家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散播不实谣言,一切的调查结果都已官方公布的结果为准,在此之前我们也保持观望的状态就好,发生这样的事故我们也很遗憾,但是我们相信飞行员绝对不是故意闹出这样的事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查明原因,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歼-7系列战机,
提示:

歼-7系列战机,

歼-7系列战机 歼-7战机是我国空军装备发展中的代表之一,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整个服役期间,该战机先后出口至亚非地区众多国家,累计完成500多架出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过多方沟通终于从苏联获取了米格21战机及其相关技术。期间,沈阳飞机设计所从苏联方面得到13吨重的大量图纸并立即进行全面翻译。 直到1964年,我国才利用上述资料和相关配件,成功组装了首架米格21战机并实现首飞目标。而到了1966年,首架米格21仿制战机实现了首飞任务,并最终获取了歼7的代号。为应对不确定的国际局势,歼-7的研发被转移至成都飞机设计所等单位实施,从而开启了传奇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初,132厂共量产了34架歼-7I系列战机,不过受制于多种技术改进所限,该战机滋生了不少隐患。空军本来不想接收歼-7I战机的,但由于得到重新技术标准调整,还是让其成功服役。此后,许多亚非地区的国家纷纷打起了歼-7系列战机的主意,比如埃及曾于1980年以2亿美元敲定了60架,由此打开了外销局面。 这项军备交易不仅为我方带来巨额收益,而且推动设计理念的彻底改变。再比如约旦以2.2亿美元,采购了80架歼-7战机,当然这主要由伊拉克空军所用。 为进一步提升该系列战机性能,国内曾同英国达成了改进的协议,期间由于外汇紧张而不想要继续购买歼-7IIA这款升级版本。还好约旦及时向我国抛出了采购战机的橄榄枝,于是我方以歼-7IIA为基础而搞出了歼-7M这款战机。 据了解歼-7M战机的推出受到国外高度关注,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纷纷提交了订单,从而推高了战机出口。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611所通过实施结构改进等,逐步推出了歼-7E这款新型战机。 据悉,该战机更新使用大量国产装备,整体性能更加出色,引起邻国巴基斯坦的关注。2002年,611所又一次打造了歼-7G这款终极升级版机型,其与歼-8F这款机型一道被广泛出口至孟加拉国等国。2013年后,军方将歼-7系列战机生产线彻底关闭。 歼-7战斗机大致可分为3大发展阶段,最终成为我国战机外销的明星。在其研发进程中,611所的技术能力被有效提升,终于设计出了歼-10和歼-20两款重要机型。

二代著名军机歼-7
提示:

二代著名军机歼-7

二代著名军机歼-7 2023年新春之际,有两大战区的空军,再次使用二代战机,那种机头进气的歼-7拉出巨大横幅,给全国人民拜年,气氛煞是热闹。 空军拉出歼-7来拜年,在互联网上搞得轰轰烈烈,传得沸沸扬扬,但新生代军迷似乎并不喜欢。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种罕见的“平头飞机”,是陈旧落后的象征,早就成为了古董,或许服役年限比他们的年纪还要大。 中国空军现役军机中,二代的歼-7、三代的歼-8,与四代的歼-10、歼-11、歼-16等以及五代的歼-20共存。犹如落后的第三世界、发达的第二世界和霸权的第一世界并存。这个比方打得不一定恰当,但现实就是这个样子。 2023年2月,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专题节目中,借助国内专家之口报道,中国空军现有的歼-7战斗机,将在2023年底之前全部退役。 此前,中文网络上突然就出现了大量的推文,声称歼-10A即将退出现役。随即央视在军事频道中播出了歼-10A在换装AESA相控阵雷达,淘汰原先的KLJ-3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雷达的节目。 据此,网传歼-10A战斗机即将退役的推文,自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说穿了就是谣言。只是带V的军事创作者吸引流量之作,对于读者来说,其实毫无参考价值。 作为权威视听媒体的央视,报道歼-7这款二代战机,将在2023年底前全都退出现役。这个信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至于高达200余架规模的歼-7,能否在2023年底之前,全都退役是要打个问号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空军用高性能的四代战机乃至五代隐形战机尽快取代落后的二代战机,当是板上钉钉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典型的二代战机歼-7,曾经是中国空军最为著名的军机之一,不仅大量装备中国空军,也是中国航空人出口创汇的主力机种,被誉为“终极米格-21”。 歼-7,被中国航空人改成了数十种不同型号的机型,综合作战性能远超米格-21,改得米格-21这个“妈”,都不认识其“儿孙辈”了。 但不管这么折腾,歼-7它总归还是一款二代军机,雷达等航电设备早就落后,起飞重量不足10吨,作战半径只有500-600公里,载弹量1-1.5吨,属于“短腿先生”、“机场保卫者”,不具备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上空等执行战备巡航的能力。 加速歼-7退役,空缺的军机,则由歼-10C、歼-16等四代战机来补缺,特别是扩大五代隐形战机歼-20的规模,能够极大地提升中国空军制空和对地/海综合作战性能,在东北亚上空力压他国装备的F-35隐形战机,堪称具备重大的战略意义。 央视此前披露的歼-10战机上的KLJ-3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雷达将被淘汰,换装探测目标距离远、精度高的JKL-24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改造提升的歼-10A改型或许刚好就补上歼-7退役的数个战斗机航空旅。 待成飞公司完成200架规模歼-10A换装雷达项目,中国空军就将拥有200架性能接近歼-10C的歼-10A改型战机,揣测性能将不输同为单发的F-16C/D战机,能够与这款经历过实战的国外著名军机在空中一决高下。 当然,退役的歼-7,一部分军方将作封存处理,一部分会成为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馆藏军机,一部分会被改造成大型无人机。 歼-7改无人机,在携带导弹和航弹时,具备对地攻击性能。当然,必要时将冲在其他军机前面,能消耗对手价格不菲的远程防空导弹。保障其他先进军机的安全,在有可能实现祖国统一中,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 歼-7,淡出军机的历史舞台,是军方先进战机大量入列的必然趋势。歼-7,“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作为二代名机,为许多军事爱好者所记住。

中国歼-7战斗机是怎样设计的?
提示:

中国歼-7战斗机是怎样设计的?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 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大约在20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的产物。 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 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 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 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 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 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