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是长什么样子?
蟋蟀的样子: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的生长繁殖: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蟋蟀 蛐蛐 长什么样子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这是什么虫子?
1、这是鞍背虫,一种常见的刺毛虫,它浑身布满的毛刺有剧毒,好在具有极强分辨度的形状和颜色让它难以隐藏。 2、鞍背虫它只有1英寸长,两头呈凸起的深棕色部分,中间是陷下去的绿色部分,形状看起来就像个马鞍。鳞翅目的一科。俗称痒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虫。世界记载有1000种,中国记录约90种。由于这类幼虫体上有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立即发生红肿,疼痛异常。刺蛾成虫中等大小,身体和前翅密生绒毛和厚鳞,大多黄褐色、暗灰色和绿色,间有红色,少数底色洁白,具斑纹。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口器退化,下唇须短小,少数较长。雄蛾触角一般为双栉形,翅较短阔。幼虫体扁,蛞蝓形,其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有些种类较光滑无毛或具瘤。头小可收缩。有些种类茧上具花纹,形似雀蛋。羽化时茧的一端裂开圆盖飞出。刺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叶,少数为害竹竿和水稻,是森林、园林、行道树、果园和多种经济植物(如咖啡、茶和桑等)的常见害虫。 3、形态特征:黄刺蛾属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鳞翅目刺蛾科。幼虫又叫刺毛虫、洋辣子、八角子,是主要食叶害虫之一,食性杂,为害120多种林木、果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5至17毫米,翅展35至39毫米;雄蛾体长13至15毫米,翅展30至32毫米。体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细斜线纹汇合于顶角,呈八形,里面一条伸到后缘近中部,成为两部分颜色的分界线,外面一条伸达近臀角处;后翅灰黄色,近翅基和中室处各有一黄褐色圆斑。 卵:扁圆形,淡黄色,长约1.4毫米,宽约0.9毫米。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至25毫米,近长方形,前端略大。体色鲜艳,基色为黄绿色。头部黑褐色,常缩在前胸下。体背面有紫褐色大斑,呈哑铃状,外缘常带蓝色。自胴部第二节起,在亚背线上各有1对刺突,其中以第三、四、十、十二节刺突最大,体两侧下方还有9对刺突,刺突上生有毒毛。腹足退化为吸盘。 蛹:黄褐色,体长12毫米。茧椭圆形,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纹,形似雀蛋。
这是啥虫子?
床上有红色的小虫子是窃蠹。窃蠹,属于鞘翅目、窃蠹科,一类居家的害虫,会啃食各种有机物,比如储存的面粉、鱼干肉干。体长2-6mm;红或黑褐色;卵圆形,体表具半竖立毛;头部被前胸背板覆盖;触角9-11节,端部3节明显膨大;上颚短宽,三角形;上唇明显,但非常小;前胸背板前端圆,后缘弧形相连;鞘翅具明显的纵纹;足细长,前足基节窝开放,基前转片外露,后足基节横宽,具沟槽,可纳入腿节;跗节5-5-5;腹部可见5节。幼虫蛴螬型,触角2节,腹部各节背面具横的小刺带。窃囊为小型种类,卵圆与长椭圆形,红褐与褐色。触角10~11节,少数8~9节,锯齿状、栉齿状与棒状。前胸背板常隆起。腹部5节。幼虫蛴螬型,乳白色。足4节,跗节端部具弯曲的爪。多以幼虫越冬。由于物品的运输,一些种类得以广泛传播。